在世界毛纺业基地的东莞大朗镇,一家针织有限公司的韩姓老板向记者一连列举了六条令他头疼的难题:
该厂的主要原材料人丝双曲毛的价格从年初的39000元/吨上涨到7月的56000元/吨,涨幅接近50%,一件毛衣的利润原本只有6元,成本上涨后利润就更低微了;电力也在日益紧张,这段时间开始实行开五停二,自己发电的成本是接电网成本的五倍,频繁的断电每次都要烧掉三四台电脑机,损失好几百元;国外客户给的订单越来越零碎,甚至一些颜色和码数的小单只有一件,尽管如此,企业为了维持客户关系还得承受着高成本来完成;此外,还有资金链紧张、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压力……
这家一百名左右员工、年营业额一千万元左右的企业,其所面临的困难正是广东部分中小企业生存境况的缩影。
记者近日走访政府有关部门、各种企业及学界,力图把脉广东中小企业真实的生存状况。记者在调查中感觉到:目前广东中小企业的生存境遇正发生两极分化,从总体上看,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良好,但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经营出现较大困难,而一些微型企业则在市场竞争中倒闭。
而受市场影响最重的,是那些没有国外客户关系、完全依靠大厂外发订单的微型小厂。上述韩姓老板介绍,由于今年订单同比下降30%,自己都吃不饱,外发的订单也少了许多,原来有合作关系的小厂六七十家,其中七八家已经倒闭。
大朗镇的佛新村,不少这样的小厂设立在由村民平房改造成的厂房内,20人以下,吃住空间与工作场所混用。记者2日看到,一些小厂的门口还贴着招工启事,但已经大门紧锁,人去楼空。一栋厂房外挂着业主的招租广告:“本楼二三四楼招租”。业主叶新山告诉记者。
不仅是东莞大朗镇,在广东各处中小企业的聚集地,底子薄、抵御风险能力弱的小作坊式的微型小厂都在市场冲击下第一批倒下。他们有些将工厂搬到内地其他省份,有些则选择转行。
而根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数量、规模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且增速高于大型企业。
今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863.17亿元,同比增长12%,较大型企业快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86.59亿元,同比增长17.9%,较大型企业快7.7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中小企业数量也在增长。截至2011年6月末,广东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户数达100.92万户,比2010年末增长6.44%;个体工商户338.8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27%。
为什么经济数据表明形势向好,而中小企业却感觉生存困难呢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何佐贤解释说,广东省纳入统计口径的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是指年营业额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这部分数量在三万户左右,而广东所有中小型企业数量超过一百万。也就是说,大部分较小规模的中小型企业并没有纳入统计口径,因此他们的真实状况在经济数据中难以体现。
今年7月,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首次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微型企业类别,将微型工业企业界定为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并对微型企业的扶持更加倾斜。
何佐贤表示,目前来看,微型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多,广东将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向这部分企业倾斜。广东还将鼓励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个体工商户转登为企业,以使其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广东各级政府正采取积极措施,不仅努力扶持已有的中小企业成长壮大,而且正在着力培育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中小企业,为未来经济增长播下种子。
在融资方面,广东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合作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至4月初,广东全省共有115家中小企业报名参加。目前,中信银行和建设银行正加紧遴选企业,争取尽快发行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在技术支持方面,广东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签订《共同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作备忘录》。目前,这个平台已与10家中小企业签订了13个产学研项目的合作协议,并与38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
广东不仅对现有的中小企业大力扶持,还积极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在广东各地,由政府推进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已达27个,面积5255万平方米,已经入驻2594家企业。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认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的扶持不能一刀切,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对有转型升级意愿及能力的企业,政府应该扶一把,在融资、人才培养、信息服务上给予倾斜,而对于既无意愿也无能力转型升级的企业,政府应该让市场机制发挥优胜劣汰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