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煤炭储量、充裕的煤炭产能、足够的发电机组,然而,这样强劲的组合却导致中国在2011年出现了七年来最严重的电荒。
煤与电的矛盾,在政府的百般协调中正变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无解。
现行的煤电定价机制,正使煤电两大集团陷入口水战。在煤炭行业最新一轮的“国进民退”后,煤与电势均力敌的国企身份,也使政府陷入“手心手背都是肉”的两难之中。
其实煤电矛盾看上去真的只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一个发电产业链,从煤炭、发电、电网,只要有一个环节不理顺,就一定会出现电力供应不稳定。而现在这个产业链上,煤环节市场、电环节计划、电网环节垄断、煤价节节攀升、电价却被压着不能涨,于是,电厂要么缺煤,要么停机检修,总之发电的积极性不高。
现在的焦点无一例外地指向煤电定价机制,没有合理的电价机制,煤企和电企就会博弈不止,进而延伸到与政府博弈、与消费者博弈。
当下解决煤电矛盾似乎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电涨价,但在高通胀的背景下,政府又不敢涨价。难道真的是无解?
然而,当我们重新认真梳理煤电环节的时候,却又发现,在电荒的背后,一个又一个食利群体寄生在行政管制的诸多环节中,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大发横财激化了煤电矛盾。
据媒体报道,当煤从地下被挖出进入流通环节,政府会通过煤票、运力调控、价格检查、重点合同兑现率等诸多行政手段强力介入,而这就创造出大量的灰色地带。据发电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讲,重点合同煤大多要找“代理人”才能买得到,像山西等地平均每吨煤大概要交50元的“代理费”,此外发煤时还要报计划、交计划费,把煤运到站台要交平装费,站台上装车要给站台费……层层盘剥下来,国家用以补贴电厂的合同电煤几乎和市场煤同价。而这种暗箱操作存在多年,根基始终无法动摇。
此外,中国的电网公司号称是世界上最舒服的电网公司。2010年的数据显示,每千度电的购销差价达187.55元。就在发电企业面临巨额亏损快要扛不住的时候,却爆出国家电网安徽电力公司花费数千万元公款为数百名干部配备高档轿车;对相关电网的审计结果也令人瞠目:盲目投资造成巨额损失,为弥补亏空巧立名目在电价外再收费……
人们难免有了疑问:煤炭价格高涨,究意有多少利润流进了私人的腰包?电网肥得流油,有关部门怎么就不能用“改革”的名义把富有电网的钱分给亏损电厂?难道只有涨电价、从老百姓的钱包掏钱一条路吗?
当然,煤电矛盾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赖于合乎市场规律的定价机制,但是在这一机制诞生之前,首先需要清除煤电产业链条上的非市场因素,以及依赖政治资源的肥厚食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