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市区西南方向50公里,沿途山川秀美,当路边不断闪现高大而又空荡荡的黑棚子,以及“石墨”、“煤炭”字样后,公路左侧方向并不算高大的山峰突然闯进眼帘,就像绿色衣服上打了几块硕大黑褐色补丁——这就是名闻中外的鲁塘石墨矿区,鲁塘镇就在这块45平方公里矿区中间位置西侧。
鲁塘开采石墨矿历史可以上溯到20世纪20~30年代,当地土状石墨储量大、产量大、质量好而被称为“石墨之都”,没有用处的矸石被丢在矿口,经年累月就掩盖了青山的一个侧面,成为上述所说的黑褐色补丁。离任不久的郴州市煤炭管理局副局长、石墨办主任李金山说,因为停止采挖已有一年,山上新长了不少草,现在看起来好多了。
进入矿区不久,100多米路程看到至少5个矿口,可以想象一年前这里是何等热闹,现在这些矿口都已用石头封死,一个被南方石墨有限公司雇佣的工人在看守大门。南方石墨是大型央企中国建材的孙公司,去年8月份郴州石墨矿停产整顿,南方石墨随后在郴州注册成立,成为整合主体,掏出20亿元收购石墨资源,这些矿口下的资源如今都已被南方石墨购买。
依靠石墨开采、加工为生的鲁塘镇突然从喧嚣声中停顿下来,街道上贴着各种支持整合、制止滥挖滥采的标语,数万人离开此地。普通矿工李郴华并不打算走,当得知记者想了解当地人对石墨资源整合的看法时,他主动向记者开口:“希望资源得到保护,也希望有活干。”他原来是湖南娄底一座石墨矿的工人,当地资源枯竭之后移居此地,如今已有20多年。
在石墨开采领域,当地私人老板已经退出,南方石墨成为资源垄断者,在石墨加工领域,由于南方石墨承诺给郴州市政府的条件之一就是进行深加工,当地石墨加工老板前途未明,各有打算。
从事石墨行业42年的曹经纬在郴州有一个石墨加工厂,因为石墨资源整合,他去年又到福建三明市开了一家,如今福建这座加工厂因为紧靠石墨矿给他带来不菲利润,“不算加工环节,也比别人多赚500元/吨”。
何善友位列当地石墨加工“四大家族”,他说自己已不大参与管理,公司都是儿子在打理,石墨矿停产后公司还有一部分存货,但主要产品发生变化,现在公司主要生产碳砖,碳砖用于铸造业,用煤炭做原材料即可,对石墨的依赖比较小,“但碳砖有缺陷,用在精密铸造领域不行”。
致力于石墨深加工的郴州精工石墨有限公司老板文中华,近期面临选择合作伙伴的烦恼。
一个是南方石墨,这家公司拥有先入为主优势,另一个是国防军工企业协会,国防军工近期也在郴州运作,搜集石墨深加工资料,国防军工计划成立一个产业基金进行投资。尽管国防军工进入较晚,但却被认为在销售市场上可以助企业一臂之力。石墨在军工产品上应用广泛。
文中华是半路出家,但从事石墨深加工使他元气大伤。文中华在郴州当地第一个做舞厅生意,还做过装修、进口汽车修理等,他说自己是在一次工商行业协会举行的会议上听一位老板说石墨深加工能赚大钱,于是决定投资,没想到现在深陷其中。由于牵涉借债逾期不还,文中华便成为当地的争议性人物。文中华拥有多个石墨深加工专利,是李金山的争取对象。李金山从郴州市煤炭管理局副局长、石墨办主任一职离任后,被南方石墨返聘为顾问,主要负责引进深加工企业,南方石墨计划投资30亿元建石墨深加工产业园。
也有人寻找其他出路。鲁塘镇太山里石墨制品公司董事长黄成长转变经营方向,他说自己看中了一块山地,现在把精力放在山地改造上,计划种高级稻米、果树,希望打开高端消费市场。
记者了解到,当地大多数石墨生意人不打算轻易离开这一领域,一方面这是他们身家所系,另一方面他们别无所长。这方面有先例可循,青岛可谓中国鳞片石墨人才发祥地,在当地资源耗尽之时,许多青岛人移居他乡继续打拼,在石墨开采、加工领域成绩斐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