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本打开的书”。一座城市,总以一种特有的语言,在向我们展现和表述着它独有的特征。
迁安因铁而起,因钢而兴,是一个典型的靠资源型经济模式支撑发展的城市。走进迁安城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矗立在市标广场上巨大的“铁原子”雕塑,作为迁安的标志,“铁原子”已深深烙印在每个普通百姓的心中。
正是这样一个钢城,却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实现了三次跨越。2010年,迁安提出“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着力打造“魅力钢城、绿色迁安”,迁安这座钢铁之城开始向历史之韵、文化之魂、山水之秀、现代之气、文明之风融为一体的魅力之城迈进。
靠“卖血”发迹
从市标“铁原子”,到市区公园前的巨型“铁矿石”,再到迁钢厂区内的“热轧第一卷”,无不体现着迁安人对钢铁的依恋和向往,钢铁已经渗透到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每次路过市区内的黄台山公园,都可以看到门口有一块重达32.5吨的铁矿石“雕塑”,总是有不少市民在此留影。迁安人和钢铁的情感,渗透到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首钢迁安钢铁公司的厂区内有一个特殊的雕塑,其主体就是“第一卷热轧钢”,下面的铭文上写着“成功轧出首钢第一卷钢,圆了首钢几代人的梦想”,这也是迁安的梦想。
迁安这个现有人口72万的半山区县级市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境内滦河沿岸、爪村一带就有人类居住。地处渤海湾内的迁安资源丰富,这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铁、铜、镁、金和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等20余种,其中铁矿石储量达27.2亿吨。“铁迁安”的美誉早已被写入了中学教科书。早在1958年,首钢就在此建立了矿业公司,迁安西部形成了百里矿区,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就坐落在这里。年产1000万吨的铁精粉产量让迁安连续15年位居全国县级地方铁矿首位。
1984年胡耀邦同志视察迁安,提出“解放思想、提前致富”的要求,迁安人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大洗礼、大解放,大办“三个工厂”(以铁矿资源开发为重点的黑色工厂、以山滩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绿色工厂和以劳动力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家庭工厂),结束了“端着金饭碗要饭吃、站在摇钱树下没钱花”的历史,这也是迁安的第一次转型。但是像这样一直只是靠出售铁精粉获得微薄利润,当地有识之士心疼地称之为“卖血”
随着首钢搬迁来到了迁安,自2003年开始迁安开始了第二次大转型,迁安开始从“铁迁安”向“钢铁迁安”转变,改写了一直以来靠买资源为生的历史。到2006年底,迁安地方钢铁形成了1130万吨铁、1160万吨钢、60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一个以200万吨钢联为龙头,以地方钢铁企业为骨架,一个新的国家级钢铁基地正在迁安形成。
从“铁迁安”到“钢铁迁安”,虽只一字之差,却使古老的迁安获得了不竭的原动力,全市财政收入连年翻番:从2002年的6.5亿元飙升到2003年的12.5亿元,2004年又跃升到21.2亿元,2005年达到33.67亿元,2006年又创新高,达到41.38亿元。
繁荣背后暗藏“隐忧”
到2010年,迁安的市域综合经济实力已连续8年位居河北省县级30强之首,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依靠资源开发,迁安完成了财富的积累,构架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但是,产业结构畸轻畸重,“一钢独大、大而不强”的产业结构矛盾日益凸显;钢铁产业内部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单一;尤其是国家宏观调控步步跟进,没有一日放松;而随着北京奥运的渐行渐近,绿色、环保、人文等口号不绝于耳……
迁安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迁安已经到了一个突破原有模式、加快发展转型的重要“拐点”。因此,要赋予“钢铁迁安”新的内涵,这就是整合资源,淘汰落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于是,打造“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的新目标应运而生。
2010年6月23日,迁安集中全市人民的意志,提出了“四五”转型攻坚的战略规划,从此开启了建设“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的崭新征程。全力实施大城区、大园区、大产业、大交通、大开放等“五大战略”转型攻坚,以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作为产业支柱,以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为驱动,形成“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科学打造“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再造一个新迁安”。
从“一钢独大”到“百花齐放”
一年前,迁安市政府或许还在财政收入下滑而苦恼。而今年1-6月份,迁安就给大家交了一张漂亮的答卷:全市可实现全部财政收入45.5亿元,增长42%;一般预算收入17.2亿元,增长48%。可以看到,从“一钢独大”到“百花齐放”,迁安在经历了转型的阵痛后化蛹成蝶。
钢铁产业“变脸”了。短短一年时间,钢铁产业累计投入87亿元,实施了一大批链条延伸、技术改造、节能减排项目,生产方式由过去的“线段”变成了“射线”。整个行业的装备水平、技术水平、产品档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九江型钢等一批精品钢铁项目的加快实施,高端产品将成为本市钢铁企业的主导,迁安钢铁产业正在做大做强中,实现由低端到高端、由初级到精品的“质变”。传统产业“变身”了。正元集团与丹麦G&M公司合作投资5亿元的安全型金属制罐项目加紧建设,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合作的林纸一体化项目积极推进。投资12亿元的润安建材优质浮法玻璃一期、投资6.5亿元的旺佰欣化工公司煤焦油和粗苯精制项目已经竣工,耀华集团投资4.5亿元的低辐射镀膜浮法玻璃项目进展顺利。迁安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和冀东地区重要的玻璃生产加工基地。
新兴产业“加速”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捷报频传。重庆天圣药业投资3.5亿元的大输液、葵花药业投资2亿元的技改扩能、北京英诺特生物制药投资2.25亿元的生化制药、百善药业投资2.1亿元的中药加工等项目已经落地,医药产业园初具规模。力通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产业化项目获国家发改委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在各种扶持政策的鼓舞下,民间投资更趋活跃,也鼓励了民营企业家发展的积极性。九江线材承建了地方高速公路工程,实施了奥体中心工程;鑫达钢铁投资5.9亿元谋划实施了王府大酒店项目;多年的矿老板李民投资15亿元,搞起了40万吨硅钢和20万吨镀锡板项目;从事商贸的叶金宝与美国嘉吉公司合作搞起了钢铁物流、剪切项目;商贸流通能人柳彦庭实施了200万吨冷轧镀锌板项目;龙山药业董事长兰玉岐成功与百善药业携手,从未涉足过城市建设的任建军积极参与了“四点八村”城中村改造。
伴随多元化投资机制的形成,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变得更加市场化了。为破解制约城市发展的资金难题,迁安一举打破城市基础建设全部由政府出资的模式,组建了工业投资公司、城乡建设投资管理公司和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公司,已累计融资43亿元用于城市和重点工程建设。采取BOT的模式,启动了投资28亿元的京秦高速迁安支线工程;采取BT的模式,投资5亿元实施了燕山大路南延工程;引入民资,实施滦河综合开发工程,使这一投资近百亿工程顺利启动。
“四城”建设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连续8年位居河北首强的迁安市,在转型中寻求新的突破。提出建设“品质靓城、产业新城、生态绿城、创新智城”,以“四城”创建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截至今年7月底,迁安财政收入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40.1%,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5亿元,同比增长47.7%。
“十一五”期间,迁安市依托丰富的铁矿资源优势,以钢铁产业为支撑的资源型经济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8年位居河北首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2001年第一届的84位,上升到第九届的24位。但这种以资源型经济为支撑的发展模式也使迁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无序利用、高耗能产业突出等诸多社会问题凸显。特别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该市“一钢独大、大而不强”的产业结构矛盾暴露无遗。2010年,面对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收入下滑的严峻形势,该市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提出了以“四城”建设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据了解,“四城”建设扭转迁安经济发展格局。建设融“历史之韵、山水之秀、文化之魂、现代之气、文明之风”于一体;产业新城以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作为产业支柱;以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为驱动,形成“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在生态绿城建设上,在全市大力开展“四环”、“四院”、“三沿”、“两山”植绿工程。
迁安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到2020年迁安城市人口达到80万”的目标定位,迁安大力实施“城市倍增”计划,以“两轴两带”为龙头,加快主城区、河南区和滨河新城建设,实施了奥体中心、黄台山公园扩建、滦河综合大开发、“四点八村”安置楼等68个项目,总投资达431亿元。
另外,迁安实施了瑞阳生态大观园、白羊峪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等12个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旅游服务业的战略地位逐步提升,总投资17.3亿元,实施了白羊峪长城旅游区提升、山叶口旅游开发等11个项目,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旅游景区正成为迁安靓丽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