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继续分化,美国欧盟复苏曲折,新兴经济体也遭遇通胀压力,这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宏观经济的形势与走向将会如何?
9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在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9%以上,处在增长潜力决定的合理区间,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仍将超过9%,这对拉动世界经济复苏,避免世界经济二次探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经济增速还有放缓迹象
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到9.5%—9.8%的增长平台,今年第一季度增长9.7%,第二季度增长9.5%,而从一些先行指标看,经济增速还有放缓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来,中国东部地区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放慢,虽然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经济增长都在后来居上,但由于东部地区发达省份在全国经济中的份额较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都较高,它们经济增长速度的率先放慢预示着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必然会逐步减缓。
“我们的研究证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短期回调仍处于正常范围,但全年预计增长速度仍然会在9%以上。”卢中原说。
最近,国际上争论比较多的是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在卢中原看来,所谓“硬着陆”之类的担心其实不必要。
卢中原分析说,根据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趋势和波动范围推算,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线大约为9%—10%,合理波动区间大约在8%—12%。中国经济回调仍然在合理的区间,仍然围绕着长期增长的趋势线在小幅波动。所以,对“硬着陆”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宏观调控的目的,就像一个熨斗,熨平经济增长的波幅,避免大起大落,以致突破合理区间的上限或者下限。
卢中原同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稍微放慢一些,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意图。“我们希望经济增长速度稍微慢一些,这有利于控制物价总水平的上涨,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减少能耗和排放。”卢中原说。
经济基本面可靠
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将来会不会大幅度回调呢?
卢中原判断,中国经济基本面可靠,要素组合较优,但是成本上升将导致经济增速逐步放慢,必须在转型中增强新的发展动力。
从决定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的基本面来看,有许多有利因素:从需求来说,工业化、城市化处于快速增长期,以住房、汽车为热点的居民消费升级持续活跃,新的区域增长极不断涌现,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市场规模和回旋余地非常大;从供给上讲,长期紧缺的资金已经变为比较宽裕,劳动力总量巨大的优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此,卢中原表示:“有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巨大的要素组合优势,中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得到竞争的比较优势,这是支撑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有利因素,基本面可靠。但是我们也看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地价上升、资源环境使用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不断明显,这确实使我们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在弱化。”
卢中原同时预计,从“十二五”后期开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合理区间可能会比前30年收窄,要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除了继续充分利用基本面中的有利因素外,还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等更加持久的增长动力。
宏观调控基调不会变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国内油荒、电荒频现,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环境趋紧,地方财政金融风险开始显露等,这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令外界更加关注下一步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指向。
卢中原认为,短期宏观调控需要继续改进,但我们考虑基调还是以稳为主,暂时不需要进行大的方向性的变动。
卢中原进一步解释说,根据分析,我们的基本看法是明年中国经济增长还会小幅回调,比今年的增长速度还会继续放慢,但是仍然在合理区间。所以,现在面临的问题,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在合理区间,同时通货膨胀水平也已经控制在预期目标左右,明年总体物价上涨的压力会比今年有所减缓,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基本指向暂时不需要进行大的调整,但同时要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未来,在控制通胀方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更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因为财政政策对于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是最直接的,同时引导结构调整也是最直接的,而货币政策往往效果比较间接,偏于总量调控。未来控制成本上升和输入性通胀,我认为应更多地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形成更为积极的配合。这个积极不是扩张的意思,而是配合的程度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