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澳大利亚议会下院表决通过颇具争议的碳税法案,该法案一旦在下月最终通过,该国的碳排放大户将从2012年7月1日起被强制征税。碳税法案可能推动国际煤价进一步高涨,而中国进口商或成澳企成本转嫁对象,中国输入性通胀或进一步加剧。
澳500家高碳排放企业将被征碳税
今年7月,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公布了碳税计划,并在9月13日向议会提交了该议案,计划从2012年7月1日起,对全国大约500家高碳排放企业征收碳税。根据相关安排,2012至2013财年,”碳税“价格为每吨23澳元(约合22.9美元),随后三年将每年递增大约2.5%,到2015年将逐步建立市场化碳排放交易机制。
不过,为获取议员以及国内民众的支持,澳政府的法案最终版本较早前版本做出诸多调整和妥协,如暂不涉及对汽油征税;政府计划拨款92亿澳元支持居民就业和工业;拨款13亿澳元用于帮助煤炭部门削减碳排放;拨款3亿澳元帮助钢铁企业应对澳元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此项法案下月将在上院进行表决。由于拥有绿党议员和独立议员的支持,预计这一议案在上议院的通过不会遇到太多阻碍。
澳碳税或推升国际煤价
此项法案一旦通过将牵一发而动全身。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与铁矿石出口国,全球炼焦煤贸易中,澳洲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二。如果税收征收,煤炭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产量、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价格等方式来转移成本,这部分成本无疑会经由流通环节转移至下游消费市场,从而推高市场价格。而一旦澳大利亚的煤炭价格上涨,将推升整个行业价格上行。
爱建证券研究所分析称,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价格弹性接近于完全有弹性,当新增税种或税率提高时,供需双方承担的新增税负是由其价格需求弹性和价格供给弹性所决定的,价格弹性越低的,所承担的税负就越多。因此煤炭企业能通过提高价格将部分新增成本转移给下游,澳洲碳排放税的开征将会直接推高国际煤价。
中国输入性通胀或加剧
近几年,国内煤炭需求相当旺盛,据估计中国煤炭需求达30亿吨,当中电力行业需求达一半。中国从2009年起加征出口关税,抑制煤炭出口,并要增加煤进口量,将国内用煤需求泄向国际煤炭市场。此次澳洲碳排放税的开征在推高国际煤价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企业在澳投资,也使大量中国煤炭进口商成为澳企成本转嫁的对象。
此次澳大利亚征税对象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涉及企业包括国际电力、TRU能源等电力企业,布鲁斯科、一钢等钢铁公司以及力拓、必和必拓、伍德赛德等矿产资源和石油巨头。作为力拓的最大单一股东,中铝发表声明称,碳排放征税将导致澳大利亚出口商的运营成本上升,尤其是在铝、煤炭和矿石领域。这将不可避免地阻碍在澳投资和就业增长,削弱澳大利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并不能降低碳排放。
“在中国铁矿石和煤炭大量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背景下,中国的进口商将不得不承接澳大利亚出口企业增加的成本,进口成本肯定会提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志华表示。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表示,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类商品和原材料产品的进口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而随着国际市场此类产品价格的不断走高,我国承受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日益严重。
中国也该开征碳排放税?
澳大利亚碳税开征备受关注,会否作为导火索,引发中国开征碳税的讨论?
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碳排放税或将改变未来国际贸易格局。将征收碳排放税提上日程的并非只有澳大利亚,早在2008年11月19日,欧盟就通过新法案决定将国际航空业纳入到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之中,该法案将于明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排放交易。根据国际航协测算,此举将使明年全球航空业成本增加34亿欧元,而以目前我国飞赴欧洲航班量最大的国航来看,中航协评估或将增加2亿元的成本。叶檀认为,面对压力中国应积极布局碳排放税,争取国际定价权。
据广州日报10月13日报道,广东将研究征收碳税。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指出,近年来我国企业遭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劳工、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日渐受到关注,与碳排放相关的贸易摩擦迟早要来。我们应积极应对,加强对这些规则的研究与利用,包括加强研究与国际接轨的国内征收碳税、碳交易制度,建立和优化相关碳排放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