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综合媒体消息,近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对外发布,并于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在增加从价定率计征办法的同时,适当调整了部分资源产品的税率。其中,煤炭资源税仍然实行从量计征,除了焦煤资源税上调至每吨8-20元之外,其他煤种资源税依旧执行0.3-5元的税率。
由于焦煤资源税上调至了每吨8-20元,焦煤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之增加。部分人士认为,焦煤企业成本增加之后,必然会想方设法将其转嫁出去,从而导致焦化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焦化企业的生存境况也将更加艰难。这种观点当然合乎情理,如果焦煤企业能够将新增资源税赋全部转嫁出去的话,本该焦煤企业承担的资源税赋将变成由焦化企业承担。但是,要明白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焦煤企业能够将新增成本通过提价的方式顺利转嫁出去,如果不能顺利提高价格,焦煤资源税变化则不会给焦化企业带来明显影响。
事实上,即使焦煤企业将今次新增资源税负全部转嫁出去,焦化企业新增成本压力也不是特别大。2007年2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内的焦煤资源税已经统一上调至了8元/吨,本次只是将范围扩大到了8-20元。即便未来全国范围内焦煤资源税统一按照每吨20元征收,每吨焦煤新增资源税赋也就12元,由于只是对焦煤一个煤种增收,所以焦化企业每吨焦炭新增成本一般在20元以下。
焦化企业除了面临上游焦煤企业转嫁新增成本之外,还要经受下游钢材市场疲软的折磨。
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下滑影响,钢材需求明显受到抑制。钢材市场传统的“金九银十”几乎成了“冰九寒十”,钢材价格连续下滑,库存明显攀升,钢铁产量出现下滑。
需求形势不甚理想导致8月中旬以来钢材价格连续下滑。据Mysteel数据显示,8月16日,国内钢材价格开始进入下滑通道,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连续小幅下滑之后,9月14日开始,下滑幅度明显加大,基本上呈直线下滑态势。截止到10月12日,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已经由8月16日的177.5点降至了167.9点,累计降幅达到5.4%,并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从8月下旬开始,国内主要城市钢材库存水平不断回升。Mysteel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7日,国内主要城市钢材库存总量为1519.4万吨,较8月19日的最近低点增加146万吨,增长10.6%,其中,板材库存增加29.6万吨,增长4.0%,建材库存增加116.4万吨,大幅增长18.4%。
除了国内市场需求疲软之外,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钢材需求下滑也对中国钢材出口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而导致国内钢材市场供求失衡态势进一步加剧。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钢材出口量为419万吨,为今年3月份以来新低。
在钢材价格持续下滑,库存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生铁、粗钢产量也逐步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国内生铁和粗钢产量分别为5394.6万吨和5875.1万吨,环比分别下降2.03%和0.92%,日均产量分别为174.0万吨和189.5万吨,分别为今年2月份和1月份以来新低。虽然中钢协估计9月全国日均粗钢产量为193.77万吨,较8月份增长2.24%,但中钢协的估算数越来越不靠谱,中钢协曾估算8月份全国日均粗钢产量超过193万吨,事实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日均产量只有189.5万吨,因此,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很有可能继续下滑。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由于钢材市场需求疲软,钢铁企业回款难度增加,部分企业已经将产量大幅压缩。因此,短期来看,未来钢材产量会继续下滑。
由于市场需求疲软,钢材价格连续下滑,部分企业开始压产,原料采购意愿降低。受此影响,9月中旬以来,铁矿石价格明显走低,Mysteel铁矿石综合指数累计回调幅度达到了6.4%。焦炭是生铁冶炼过程中的另一主要原料,如果钢企对铁矿石的采购意愿降低了,对焦炭的采购意愿不可能不降低,如果铁矿石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调的话,焦炭价格不可能不面临回调压力。
导致焦炭价格面临回调压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焦炭产量增长较快,市场可能存在一定过剩。就在8月份生铁和粗钢产量双双下滑的同时,焦炭产量仍然处于高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焦炭产量和日均焦炭产量分别为3785.4万吨和122.1万吨,仅略低于今年6月份,为历史第二高位。
目前,华北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大多在1800元/吨左右。在生铁、粗钢产量下降导致焦炭需求下滑的情况下,如果焦炭产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焦炭价格必将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未来华北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每吨下滑50-100元不是没有可能。尤其是那些独立焦化企业,其焦炭价格面临的回调压力会更大。
与焦煤企业转嫁资源税赋可能导致焦炭成本每吨增加20元左右相比,显然,焦炭价格每吨回调50-100元对焦化企业的影响更大。如果把前者看做是焦化企业的“头”,后者则是“脚”。很明显,令焦化企业更痛苦的是“脚”而不是“头”。如果焦炭产量整体压缩了,炼焦煤需求将会有所下降,焦煤企业就不容易通过涨价将新增资源税赋转嫁给焦煤企业,焦炭企业也就不会感觉到“头痛”。即便不“头疼”,但是由于需求没有保障,最先压缩产能的应该是那些独立焦化企业,独立焦化企业将不得忍受“脚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