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正在逐步“沦陷”?意大利会是下一个希腊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正在随着欧元区各种金融事件的频繁发生而被一再地改写。
11月11日,成为欧元区新风暴眼的意大利完成了50亿欧元1年期国债的拍卖,为此支付的收益率为6.087%,创下14年来新高,与此同时,截至北京时间11月11日下午4点,意大利5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稳于6.91%。
至此,震荡了国际市场几天的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飙升超7%的担忧终于得到部分缓解。然而,这一场围绕着意大利国债逃离7%收益率的过程显得惊心动魄。
北京时间11月9日晚间,意大利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突破了7%的重要关口,在7.4%附近徘徊,而这直接在各个市场引发了连锁恐慌反应。
首先是欧洲股市,开盘伊始主要股市涨幅一度超过1%,然而随后各大欧洲股市便上演盘中跳水,最终收盘时全线暴跌,如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跌幅1.92%、德国DAX30指数下跌2.21%。
接下来,恐慌从欧洲蔓延到了北美,11月10日凌晨美股收盘同样全线暴跌,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389.24点,报收于11,780.94点,跌幅为3.20%;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46.82点,报收于1,229.10点,跌幅为3.6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05.84点,报收于2,621.65点,跌幅为3.88%。
随之,暴跌延续到了东方,随着隔夜欧美股市大幅下挫,11月10日的A股也放量下跌,退守60日防线。整体亚太股市再次遭遇“黑色星期四”,表现最为凄惨的就是暴跌5.25%的中国香港股市。
可以说,一夕之间,由意大利国债遭遇致命“7”魔咒的恐慌,击倒了全球资本市场,这样全球的投资者都在惴惴不安,不知道下一刻将发生些什么。
“世界经济走到最近一段时间真是提心吊胆,每天早上起来看新闻都不知道昨天晚上世界的另一端会发生什么。欧美股市又遇到了黑色”星期三“,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现在对欧美股市来讲,每一天都可能成为黑色的。”一位常年研究世界经济趋势的学者对记者指出。
为什么是致命“7”?
然而,如果将视线放回到这个黑色一周的最初引爆点,即意大利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突破7%的关口,可以发现,“7”魔咒的魔力巨大。
为什么“7”如此致命?
首先是从市场经验看来,7%一向被分析人士认为是欧债危机中各国国债收益率的“生死线”。
而这并非简单的历史因素决定,其中有着一个基本的逻辑:“收益率是其后续融资成本的重要指标,7%可能意味着该国难以维持如此高的融资成本,那么该国通过公开市场发债等模式实现后续大规模融资的路子可能被堵上,这打断其后续发债、还债的链条。”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仕元对记者指出。
而高盛的数量模型研究则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解读。
其假设意大利的GDP增长幅度从2010年的0.1%增长到2014年的2.9%,而从2015年开始,假设其GDP的增长率为3.3%,同时以2011年二季度意大利
的先行债务运行成本与发债融资模式来计算,如果5年期和10年期的意大利国债利率为5.4%-5.9%之间的话,那么预计到2026年意大利债务与GDP的占比有望降低到100%以下,而目前,意大利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接近120%。
而高盛测算的结果显示,排除干扰因素按理想模式状态测算,6.7%为5年期和10年期的意大利国债利率的危险零界点,因为突破此点,意大利未来的债务占GDP比重就会长期呈现超过100%的趋势。
而高盛测算显示,如果5年期和10年期的意大利国债利率达到7.5%的话,意大利未来的债务就会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一旦随着国债利率的上升达到较高程度的融资成本,意大利的经济增长永远都填不了它所欠下的债务。
这个测算正好印证了之前发生的历史,此前,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都是在国债收益率“破7”后被迫寻求外部援助,这意味着,意大利逃离致命“7”,也就暂时逃离了步入下一个希腊的命运。
比希腊更严重
虽然意大利侥幸逃过一劫,但是市场仍在担心,它会是下一个希腊吗?
如果意大利真的步希腊后尘,那么它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希腊。首先,意大利的经济规模位列欧元区第三,还是G7的成员之一,因此意大利债务违约对未来欧元区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欧元区稳定的负面影响并非欧猪四国可比拟的。
根据高盛的数据测算显示,从债务规模与融资需求来看,截至2011年二季度意政府债务余额约1.75万亿欧元,融资需求为2.37万亿欧元。而在2012年这两者数字则分别为2.52万亿欧元和2.96万亿欧元,远超欧猪四国政府负债总额。
而全球金融银行业持有的意大利债务规模也远超过欧猪四国的水平,其中以地域来看,除意大利本身的银行持有最多外,法国成为持有意债最多的银行地区,接下来是比荷卢经济联盟、德国、英国和西班牙。这意味着意大利债务违约,将对全球金融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而意大利一旦再度突破致命“7”,那么欧元区经济危机将会进一步恶化,这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其实海外的经济危机在出口的反应上并没有那么快,对于中国的最快传导效应可能是对决策层的影响。”一位北京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总监对记者指出。
嘉实基金投资总监戴京焦在11月10日的嘉实基金发现之旅高峰论坛上指出,外围经济的动荡会对国内的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决定了中国要在全球大经济运行中扮演自己独特的角色,所以无法回避掉外围市场上的变化。整体来看,如果外围市场越差,中国政府可能要做的主动性的事情就稍微会多一点。”其指出。
其指出,目前以调结构为核心的“十二五”规划的整体基调决定了中国很难再重复以往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大干快上”的模式,所以现在相对应的,如果外围市场越差,中国最多会适应一些适当的措施来顶一下经济的下滑,即在中途起一个安全垫的作用,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经济让缓和地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