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石进口渠道多元缓解了对矿商的依赖,却也新增更多的未知风险。
12月21日,商务部对外发布公告称,近日,我驻伊朗经商处收到多起国内企业投诉,称“从伊朗企业进口铁矿石时遭遇诈骗,伊方企业通过以次充好、收款后拒不发货或是仅发部分货物等方式严重损害我企业利益,涉及金额较大,甚至有国内客商来伊协商时遭遇人身威胁和暴力攻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前10月自伊朗进口的矿石达1432万吨,仅次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南非。不过,作为中国新开辟的铁矿石进口国之一,中国企业并未从伊朗获得应有铁矿石保障。
资料显示,与澳矿、巴矿等优质矿石相比,来自印度、伊朗等国家的矿石进口常出现实际质量与合同不相符的风险。为此,商务部公告称,有关企业需提高警惕,“自伊方进口铁矿石时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并通过信用证结算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而随着我国铁矿石进口渠道的多元,伊朗矿石质量问题并非个例。截至5月中旬,江苏省江阴口岸今年进口铁矿石94批,重量171.1万吨,金额2.53亿美元,其中,检出不合格铁矿46批,重量66.4万吨,所涉金额8434万美元,不合格批次占总批次的比例高达48.9%。
更多事实表明,感到头疼的除了高矿价以外,中国钢企和贸易商面临的还有高达两至四成的铁矿石不合格率。“跟三大矿山所产铁矿石的品位相比,一些新开拓的铁矿石进口国,其铁矿石品位和质量实在堪忧。”中国钢材网分析师田新晗表示。
最新出台的钢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考虑到我国铁矿资源品位低、禀赋差,开采成本高的特点,多用进口矿是“正确的和必然的”,“应鼓励进口而不应作为问题”。
实际上,为打破国际三大矿商的资源垄断,我国铁矿石进口渠道已经日渐多元化,201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国已达40家,2011年又增至63家。
12月21日,田新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保证稳定的资源供应,许多国内相关生产企业多方采购,“来源地复杂了,铁矿石的品质波动肯定就会变大,从而导致进口铁矿石质量难以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