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1 9:48:41 |
1月9日,中国石化、中国神华和中国联通三家“中字头”公司同时获得控股股东大规模增持,为疲弱已久的A股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9日和10日,沪综指分别上涨2.89%和2.69%。最近一段时间,政策面鼓励产业资本增持,以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际获得控股股东增持,累积效应终于在市场中显现出来。回顾A股历史上最近的两次底部可以发现,在市场底出现之前,产业资本增持行为都频繁出现。
三央企增持提振股市信心
1月9日,中国石化、中国神华和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分别获得控股股东增持3908.32万股、1080.8万股和440.5万股。根据公告,上述增持均是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买入,按照当日这三只股票的最低价格进行最保守估计,这三家央企本次增持动用资金合计为5.7亿元。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从买入数量还是买入方式来看,此举均带有稳定市场的用意。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沪深股市连续两日大幅上涨,累计涨幅达5.66%。中国石化和中国神华所在的采掘板块扮演了领涨角色,多只煤炭股上演连续涨停好戏。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三家央企控股股东的增持,对于A股后市走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事实上,本次产业资本的集中增持始于2011年下半年,获得增持的股票数量和增持金额都相当可观,根据统计,这一期间两市有252家公司获得重要股东增持,总增持金额达101.5亿元。无疑,本次三家重量级央企同时大规模增持股票,将本轮增持推向高潮,而连续增持的累积效应也终于显现出来。
历史上重要增持潮
由于所持股票份额在整个A股市场中占绝对优势,以及对产业和公司走向敏锐而精确的把握,产业资本在当今A股市场中的话语权日趋强大,其一举一动都对市场走向起着重要甚至是主导作用。产业资本增持,往往意味着相关股票的价值已经被显著低估,而对于一些重要蓝筹股甚至是大型央企的增持,则还可能透露出政策维稳的信号。
回顾A股历史可以发现,产业资本增持潮往往成为市场底部的领先信号。2005年1月至5月,尽管当时由于股市政策并不完善,股权分置改革也处于刚刚启动的阶段,增持家数和总规模都比较小,但仍然出现了整体净增持的情况。2008年的情况更为典型,在10月末上证指数见到1664低点的前一个季度内,再次出现了产业资本集中增持自家股票或交叉增持的情况,两市A股中获得增持的股票多达190只。
除了实际的增持动作,相关的政策鼓励也不可忽视。例如,在2008年下半年,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先后出台一系列意见和规范,鼓励和指导控股股东增持股票。其中包括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增加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灵活性,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行为指引》以规范大股东增持行为,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协定》放松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管制等。
增持偏好周期行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本轮产业资本增持对周期性行业有所偏好,这与此前几次增持潮类似。获增持股票数量较多的行业包括机械设备、化工、房地产、建筑建材等,分别有41家、23家、18家和16家公司获得增持。值得注意的是,同为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家电股也获得较大规模的增持,增持金额达到14.86亿元。
另一个特点是,本轮增持的主力军为主板股票,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增持金额不足7亿元,仅占总增持金额的6.86%,这或许与估值水平较高,股价低估并不明显有关。
从持股回报来看,统计表明,获得产业资本增持的股票未来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都较高,而且,持有时间越长,累计超额收益就越大。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产业资本增持多属于左侧交易,股价的绝对底部通常出现在增持之后,若投资者跟随买入,可能需要忍受暂时的浮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