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考虑,煤炭—焦化—钢材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煤炭的铁路“瓶颈的解决”、焦化的行业整合和深加工以及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从焦炭价格运行的特点看,焦化行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在生存边缘,刚性的成本支撑使得价格大幅走低的空间极为有限。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决定厂商行为,进而决定企业绩效。尽管经过理论的不断探索和修正,结构—行为—绩效的决定模型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该理论对我国产业发展研究依然有其适用性。焦化行业就具有明显的结构—行为—绩效因果决定关系。
焦炭行业处于垄断的炼焦煤行业和垄断竞争的钢铁行业之间,其本身又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中。焦化行业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使得产业内各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风险抵御能力差。煤炭企业相对垄断的地位,使其具有压倒性优势和定价权,但与焦炭价格由供需决定不同,煤炭价格往往由运力决定供给,进而决定价格,价格具有“瓶颈”刚性,并影响着焦炭价格的形成。钢铁企业虽处于垄断竞争格局,但面对寡头垄断的铁矿石和由“瓶颈”制约形成成本支撑的焦炭价格,其价格体系又显示出不同于一般垄断市场的特征。本文试从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角度简析焦化企业的运行,进而探讨焦化行业兼并重组。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1.产能过剩
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焦炭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迅速而盲目的扩张导致了产能严重过剩。2004年底我国焦炭产能为2.5亿吨,当年产量为1.75亿吨;2011年我国焦炭产能超过5亿吨,产量为4.1亿吨,产能过剩成为焦炭行业的主要特征。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的节能减排力度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但新的设备却带来更大的产能。
2.产业集中度较低
焦炭行业由为数众多,规模不一且较为分散的焦化企业组成,产业集中度很低。截至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焦化厂有842家,平均产能为41万吨/年,产能在100万吨/年的只有68家。2011年河北省最大的焦化企业旭阳化工产能为660万吨。山西省最大的焦炭企业美锦能源产能也仅有650吨左右(产量大约360万吨/年)。较为分散的市场结构使得焦炭企业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价格高度透明和一致,企业一般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供需形成的价格在行业内传导较为顺畅,价格波动受供需影响大,企业自身调控价格的风险能力很弱。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基本上决定了焦炭行业利润最多只能维持社会平均利润。
3.行业处在生存边缘
当焦化企业面对寡头垄断的炼焦煤上游时,只能自己承担大部分市场成本,造成行业利润大幅低于社会平均利润,企业处于生死边缘。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日前表示,2012年焦化企业利润率或低于1%,企业必须控制生产总量,才能避免带来更大的损失。
价格刚性的煤炭市场
与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的焦炭市场不同,煤炭价格近年来始终处于高位,原因在于煤炭价格并非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而是由资源的垄断、运输的“瓶颈”即企业以运力定产量以及尚未理顺的煤电价格共同决定。这些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煤炭价格的定价机制,继而影响焦炭价格的形成。
1.资源的垄断
为加强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资源整合,全国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2.48万处减少到目前的1.4万处左右,平均单井生产规模由9.6万吨提高到20万吨。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有效地提升了产业集中度,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开采水平。
进入“十二五”,煤炭资源整理的力度继续加大,按照煤炭工业部的规划,“十二五”期间煤炭资源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西部大基地、大企业成为国家煤炭供应的主要来源,并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60%,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1万处以下。在煤炭生产开发布局上,国家采取“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方针。“十二五”期间,新开工煤矿规模,东部占5%,中部占22%,西部占73%。
未来煤炭增量部分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地区,届时“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资源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
经过整合后,山西的炼焦煤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焦煤集团和潞安环能(23.40,-0.06,-0.26%)两大集团,河北焦煤则集中在冀中能源和开滦股份,大大强化了炼焦煤企业的话语权,使其各种成本及税费可以较容易的转嫁到下游焦炭企业身上。特别是当焦炭价格下跌时,煤炭企业可以限产保价。近期,在面对下游需求放缓、焦炭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焦化企业联盟就不断要求焦煤企业让利销售。
在价格下跌过程中,主焦煤的下跌幅度要小于焦炭下跌幅度,造成焦煤价格在焦炭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甚至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因此,煤炭对焦炭的刚性支撑是长期存在的,这种支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需求不足对焦炭价格造成的影响。
2.铁路运输的“瓶颈”
煤炭供应突出的问题是运输。由于铁路运输的“瓶颈”,煤炭产量往往以运定销,以销定产,煤炭企业在供应紧张时,若运力不能跟上,煤炭价格就会持续上涨,而且只要运力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增速,价格很难真正降下来。
目前,我国除新疆以外的“西煤东运”主要通过大秦铁路、神朔—朔黄、南同蒲线—侯月线以及太焦铁路进行。截至2011年11月10日,大秦铁路累计运煤炭量已达到3.76亿吨。预计2012年大秦线和朔黄线运力分别增长2000万吨左右,而其余扩能改造线路大多数处于投产初期,运力增长总体有限。“西煤东运”的大动脉大秦铁路几经扩建,进一步增加运力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其他铁路的运输空间也难以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煤炭铁路运输正超负荷运转,难以继续支持煤炭大规模东运和南下。为此,我国自2008年开始大规模修建“三西”煤炭外运铁路。按时间推算,这些铁路的建成和运行将在2014—2015年,然而目前我国铁路建设进入减速期,之前规划的2012年6000亿元的投资被压缩为4000亿元,铁路投资的放缓将延长“三西”运煤铁路的完工时间,2012年国内煤炭运力瓶颈仍将持续。
在西部产煤省的运力制约因素没有消除之前,“以运定销,以销定产”的局面仍将长期存在,煤炭出现大面积供给过剩的可能性非常低。这种模式的运行将造成在煤炭供不应求时,由于运力的限制,价格超常规的大幅上涨。在正常的运行环境中,只要铁路运输难以跟上需求增长,煤炭价格就难以出现真正的下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15年之前,我国煤炭价格仍将居于高位,从而对焦炭价格形成刚性支撑。
3.煤电价格改革
由于运力限制和电价体制改革不到位,发改委每年都要通过煤电洽谈会等行政手段干预电煤价格,形成了计划内煤和市场煤两个价格,扰乱了煤价价格体系,也增加了每年全国煤炭跨省调运的规模。实现煤炭定价市场化成为理顺煤电关系的重要措施。
长期来看,建立市场配置煤炭资源的体制,理顺煤电价格才是解决煤炭价格和运输的根本途径。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逐步理顺能源价格关系,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建设。我国能源改革正朝着市场化方向加速推进。为推动煤炭价格体系改革,此前,发改委在大连、秦皇岛、太原、广州等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煤炭交易中心,为我国煤炭市场化和交易模式改革探索了新的途径。建立煤炭交易中心,企业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破解煤炭供需矛盾,按需求组织生产,提高煤炭供应效率。
垄断竞争的钢铁行业
与焦炭几乎完全竞争市场和煤炭垄断市场结构不同,钢铁行业的市场结构是以大型钢企为主,中小型钢企并存的垄断竞争格局,钢铁企业集中度高于焦炭企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日前在“第五届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指出,我国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5年内,中国钢铁行业的版图将发生很大变化。温家宝总理此前在湖南视察时也指出,我国钢铁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实行兼并重组,削减过剩产能。钢铁行业的整合也将强化钢铁业的话语权。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还遭受着高成本对利润的挤压。在海外,钢企面临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的寡头垄断,始终受制于人。在国内,当需求不济、价格下跌时又要求焦炭价格下降,减少生产成本,但焦炭生产成本较为刚性,价格难以较大幅度下降。需求传导面临瓶颈制约和制度缺陷,价格传导并不通畅。钢铁行业面临一定的刚性成本约束,也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企业重组和技术升级。
行业重组是必然选择
焦炭行业长期面临高成本和低需求,若不进行行业重组,生存将受到严峻挑战。一方面,铁路运力需要提升一倍才能解决煤炭运力紧张问题,但运输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供给依然处于偏紧状态,煤价高位运行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焦炭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企业没有定价权,在下游需求放缓、本身产能过剩下,只能挣扎在生存边缘。焦企只有进行重组,减少供应,优化结构,拓宽产业链,才可能走出困境。
在行业重组方面,山西省成了排头兵。早在2009年5月,山西就出台了《焦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作为发展目标。其后出台的《山西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也指出,“十二五”期间,通过兼并重组,到2011年底,山西省独立焦化企业户均产能要达到90万吨以上,其中兼并重组主体60户左右;到2015年底,独立焦化企业保留60户左右(已通过行业准入的热回收焦炉企业和城市气源、热源企业除外),淘汰落后产能4000万吨,产能控制在1.2亿吨,独立焦化企业户均产能要达到每年200万吨以上。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控制新增产能,山西焦炭总量在全国比重不断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西焦炭的供需矛盾。
但仅有产能控制仍不能摆脱焦化企业的困境。山西焦化行业整合的下一步动向是“焦化并举,以化为主”,以解决山西在该行业产品单一的问题。根据相关目标,整合之后,山西将从焦炭发展到煤化工,增加焦化副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形成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及焦炉煤气化合成三个方面精细化工产品的规模优势。
山西焦化的窘况也是全国其他焦化厂面临的情况,除山西外,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在山东、河北等地也已经拉开,行业整合和产业链的深加工成为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考虑,煤炭—焦化—钢材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煤炭的铁路“瓶颈的解决”、焦化的行业整合和深加工以及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从焦炭价格运行的特点看,焦化行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在生存边缘,刚性的成本支撑使得价格大幅走低的空间极为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