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全国一盘棋”加强能源输送网络和通道建设,改变过度依赖输煤的格局,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宏伟的国家工程如今已改变了国人生活。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适应我国能源资源和能源需求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立足“大能源观”解决能源问题。
能源安全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过去,我国的电力供应采用就地平衡的发展模式,哪里用电增长快就在哪里新扩建电厂。电厂过度集中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对于煤电运输的过度依赖。打个比方,就地平衡的模式如同北方冬天一家一户取暖的小煤炉,虽然使用方便、便于控制,但在节能等方面比不上集中供暖。
对江苏电网来说,改变这种传统的电力发展模式尤为迫切。一方面,江苏经济体量较大,用电总量居全国第二,增量全国第一;另一方面,江苏国土面积小、能源自给率低,新扩建电厂受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制约,电煤靠“海进江”的运输方式又受运力和自然条件制约,电力瓶颈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的“硬约束”。
目前,江苏省内统调主力电厂耗煤每年约1.5亿吨,长江沿岸平均每30公里就建有一座发电厂,并加快新能源建设、打造千万级沿海风电场。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对电力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几度出现严重缺电局面,今年负荷缺口近1000万千瓦。
要改变就地平衡为主的能源配置方式、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不能简单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而应充分发挥和调动国家社会制度的优越性,遵循电力和能源发展规律,立足于“全国一盘棋”的“大能源观”,加强能源输送网络和通道建设,完善能源运输体系,改变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格局,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电力是种不可存储、产供销同时完成的资源。如果能实现能源基地集中开发,将资源大规模、远距离地瞬间输送,无疑是东部沿海地区未来突破电力供需瓶颈的核心途径。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保障,在稳定、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特高压电网这辆“高速列车”,将电力资源从西向东的快速转移,输入到能源需求地区的生产生活中,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这是既符合国家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要求,又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一项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