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步入景气上升周期后,造船业的美好风光持续了7-8年。然而,自去年年底以来,造船业景气明显下滑,企业纷纷勒紧裤腰带,部分民营造船厂出现倒闭。展望未来,国内造船业要走出困境需要经过漫长等待,企业除了产能缩减,还应当主动进行技术和产品升级,抵御成本刚性上涨。
从需求方面看,全球经济走势低迷,运力过剩等因素压制了市场对于船舶的需求。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说:“从去年年底开始,船舶市场急速下行,船价下跌,订单减少,公司利润空间也迅速萎缩,今年以来公司尚未接到真正有效的订单,执行的都是以前的订单。预计未来公司新接造船订单数量、金额及造船预收款比例都将下降。”船舶下游的航运业受累于运力过剩、恶性竞争和经济低迷,已经连续几年出现行业性亏损,对于船舶的采购自然会越来越谨慎,对船舶价格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当前的船价已是高峰时期的40%,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下降了10%-15%。
然而,造船产能过剩的程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据介绍,全世界的造船能力超过两亿载重吨,而市场需求大致在8000万吨左右,超过一半的造船厂需要关停并转。一些资金实力弱的企业已经倒闭,而国字头的企业还在苦苦支撑,吃以前的老本或者靠银行贷款输血。一家国有造船厂相关人士说:“原来的老板由于经营业绩发生变化辞职,新来的老板带来了几十亿元给员工发工资,但到底什么时候日子会好转谁也说不好,弄不好今年会大幅裁员。”
在成本方面,由于近年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当前的船舶订单使不少企业望而生畏,不做订单意味着等死,可是接订单意味着找死。“就像人在很饥饿的情况下面对一个有毒的饭团,到底该怎么办?”上述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从我进入公司至今,劳动力成本翻了一番,每年还在以12%-13%的幅度上升。以前中国造船业由于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可是未来这种优势将逐渐丧失。”
可以预见到的情况是,造船产能过剩的情况将由于受到市场调节而发生变化,市场需求终将因为经济形势的波动和报废船只逐步增加而逐步好转。但这必然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可能会让企业把在日子好的时候赚的钱都吐出来。在此期间,成本还在上涨,被动等待市场好转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实际上,在当前情况下有些国外船厂还在大举接单。企业一方面要着力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有效地转嫁成本,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