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综合媒体消息,“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在上世纪的原煤入选率都达到了70%以上,发达国家入选率达到85—90%,而我国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6月19日,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副会长张绍强在2012中国选煤发展论坛上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量增长过快过大,入洗比重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
“2011年全国原煤入选率为53%。”张绍强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煤矿1.4万余处,而选煤厂不到2000处。”
动力煤入选率仅1/3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介绍,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2.4亿吨,从煤种来看,炼焦煤入选量8.6亿吨,动力煤产量高达23.8亿吨,入选率只有33%。而国土部最新出台的煤矿“新三率”试行标准明确要求,对于新建和改扩建煤矿,原煤入选率原则上应达100%。
对此,张绍强认为,“国家没有强制的动力煤入选标准,是原煤入选率一直偏低的重要原因。”
据悉,现有动力煤用煤标准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虽已制定多个用煤标准,但受制于用户排放负担较轻的影响,对煤的含硫量要求比较宽松。且这些标准大多只是指导性的,不具备强制执行力。
“这就造成3000大卡的是煤炭,6000大卡的也是煤炭。”张绍强认为,燃煤热值代表产品价值,没有明确的产品标准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就像牛奶,不达标就是不合格产品,动力煤缺的就是这个。”
资料显示,由于强制性动力煤用煤标准缺位,我国至今做不到为不同用煤设备供应性质不同的、可满足设计要求的动力煤产品。为用户供应0—50mm的散煤,一直是中国煤炭的供应方式。许多企业一直使用原煤,而不愿意使用洗选煤。
另外,洗选煤配套政策缺乏,没有形成优质煤优价市场和用户使用洗精煤的有效机制也是重要原因。张绍强表示,许多用户对使用优质煤带来的效率提高、设备寿命延长、环境效益改善等视而不见。
“用户并不欢迎洗精煤。”张绍强指出,“面对较高的洗精煤价格,很多电厂宁愿拼设备。”
据悉,国家目前的罚款收费远低于用户采用减排技术要增加的投入和成本,再加上部分地方环境执法不严,洗选优质动力煤的推广应用困难重重。动力煤选煤厂普遍开工不足,最低的负荷率在60%左右,有的甚至当成摆设,基本不生产。
“通过重点合同获取的热值较高的洗精煤,还有很多被掺入煤矸石或低热值煤炭后用以倒卖牟利。”张绍强说。
加工利用未达目标
比起原煤入选率,我国煤炭综合加工利用的其他指标似乎更难实现。
“十一五”期间,由于原煤产量剧增,煤矸石、矿井水、瓦斯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地表沉陷、水土流失严重,环境破坏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率也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矿井水利用率不足60%,煤矸石利用率60.8%,矿井瓦斯综合利用率38.5%,原煤入洗率50.9%,土地复垦率仅达到36%。除原煤入选率外,其它指标与“十一五”规划要求差距甚大。其中,煤层气的利用率连“十一五”目标值的一半都未完成(见表)。
张绍强表示,由于煤炭洗选加工、煤矿“三废”资源综合利用和共伴生资源有效利用、矿区环境生态保护等工作,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必须以法律法规强制为主、经济激励措施为辅,单纯依靠企业的自觉性是不切实际的。
印度选煤协会会长萨奇德韦向本报记者表示,2011年印度完成原煤产量5.4亿吨,作为与中国类似的煤炭生产消费大国,印度对煤炭洗选非常重视。
“2002年已强制性地要求一些电厂使用灰分﹤34%的煤作燃料。”萨奇德韦说:“最近又作出决定,所有动力煤发运前需经洗选。不久还将推出强制性规定,要求运输距离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必须先行洗选,将其高位发热量提高至4000大卡/千克以上。”
张绍强建议,国内煤炭应按照商品煤热值5500大卡/千克设限,一经发现,必须追究供应、运输和使用环节的责任。同时调整铁路运输单价,对低质煤运输采用政策性加价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