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是往年用煤用电的高峰季节,而今年的煤炭市场迎来的却是一股“寒潮”。
上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52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下降了24元/吨,环比跌幅达3.55%,较去年同比下跌22%,继续刷新该指数设立以来的最低点。
库存在攀升,利润却在缩减。6月27日,山西省发布的煤炭企业库存量显示,截至目前,全省煤炭企业库存178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7%,比年初增长8.5%。今年1至5月,山西省煤炭行业利润400.8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上年同期回落33.6个百分点。
红火多年的煤炭行业为何突然遭遇寒流?需求不旺是主因:电力行业需求疲软,火电行业占到我国煤炭消费量近60%,1~5月发电量同比增长4%,增速与去年相比回落了7个百分点;冶金行业增长放缓,生铁、钢材的产量增速同比都出现了回落;水泥产量增速同比也出现了超过10%的下降。
山西焦煤集团是我国最大焦煤生产企业,危机之下,集团内部频繁开会研究,寻求突围之道。
降低成本的大刀首先砍向了职工薪金。据了解,山西焦煤集团下属煤矿已变相降薪,原先由集团100%核发的工资变成30%由各煤矿自行承担。在另一煤炭大省河南,永煤集团和义马集团打算降薪两成,郑煤集团和河南煤化集团也已有降薪计划,领导层降薪可能超20%。在4月份降薪10%后,我国第二大煤炭企业中煤能源全矿区员工5月份再降薪10%,矿区还将在基层员工中进行裁员。
煤炭行业现状也引发了高层关注。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到山西调研,与省长王君座谈时,刘铁男说,“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当前经济运行特别是能源供求的形势和走势,进一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巩固和扩大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下游产业的改造升级,充分发挥能源产业对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
7月16日,山西门户网站中国山西网在头条刊发了一篇题为《煤价大跌昭示山西必须加快转型》的文章。文章称,我国上半年进口煤炭1.4亿吨,同比增加65.9%。进口煤炭摊上各种费用后的价格仍然低于国内煤炭价格,这说明我们的煤炭开采成本已经大大高于国外同行,暴露出煤炭行业抗煤价下跌的风险承载能力明显不足。因此,煤炭企业必须苦练内功,内部挖潜,降低生产成本。
对能源大省山西来说,煤炭价格大跌势必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但在经历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转型跨越发展之后,面对煤价大跌,山西这次有了“我们虽然不想看到煤价大跌,但也不惧怕煤价大跌”的底气。
特别指出的是,煤价大跌也未尝不是我们不请自到的一位老师,来给我们上深刻的转型课。它提醒我们,单一依靠煤炭资源来发展经济的道路已经走不通,必须坚定转型决心,加快转型步伐,跳出“唯煤”思路,大力推进煤炭深加工转化,大力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形成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