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在二季度见底,各地稳增长的措施纷纷出台。不约而同的是,这些稳增长措施大都倚重投资,地方政府掀起的新一轮投资潮“山雨欲来”。
7月26日,湖南省长沙市对外宣布,2012年重大推介项目195个,总投资额达8292亿元,以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激活潜在市场需求。有消息称,贵州也将从2382个项目筛选出总额3万亿元左右的重点投资项目,方案或于8月公布。
这些措施的顺利实施需要大规模融资,从目前地方政府的财力来看,资金缺口多达万亿元。数据显示,长沙市2011年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只有668.11亿元,8292亿元的投资项目大都需要融资。据称将投资3万亿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贵州省2011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1330亿元。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城投债、资产证券化、基建信托等业务或成为银行贷款之后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向。但是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开拓过程中,地方政府资产和负债情况应该更加透明。
地方债到底有多少?
虽然国家发改委近期否认了新“四万亿”出台的说法,但新的稳增长措施中,地方政府似乎有再来一轮“四万亿”的冲动。
2008年四季度,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提出了包括4万亿投资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中央政府安排1.18万亿元,地方政府配套1.25万亿元。
为了解决地方配套资金来源问题,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2009年、2010年中央代理发行了地方政府债券4000亿元,由地方主要安排用于中央投资公益性建设项目地方配套。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贷款规模也迅速增加,2010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达4.97万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的46.4%。其资金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其次是城投债。鉴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2010年国务院就开始出台规范和清理措施。
渣打银行全球研究宏观经济分析师李炜认为,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也是响应中央稳增长的号召,不过这次举债应该会更加规范,不会重蹈覆辙。毕竟2008年出台“四万亿”刺激计划的时候,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银行对此都还没有经验。
据审计署数字,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此后便没有官方权威数据对地方债务有过阐述。某券商分析师认为,按照官方的说法,地方债应该是在减少,但是没有更多的数据,分析人员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研判。
2012年7月24日华泰证券发布的宏观经济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可以统计的政府债务总额就约为28万亿元,占GDP的70%。而这其中尚未计入高校债务、城投债、政府性实体的信托融资、以隐性养老金债务为主的社会保障基金缺口。这意味着政府再行推出高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空间相当有限。”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国有大行研究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觉得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比2010年的10万亿肯定有所增加,因为很多的债务期限比较长,而且近年来也还有新增的项目,城投债也一直都在发,加上平台贷也没有完全堵死。”
近日,长沙又推出了一项规模达8292亿元的投资计划。西安市政府表示,可能在已纳入规划的6条地铁线之外,再建设9条地铁线。同时,贵州省政府表示,想投资3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用于发展该省的旅游业。
花旗中国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邱思甥分析认为,“现在大概有50个城市最新公布要开挖地铁。而每一公里地铁的造价大概要10亿元人民币,我们姑且认为每个城市大概100公里,也就是说将有5000公里的地铁建设,可以为中国创造5万亿元的基础建设支出。”
基建信托融资需求旺盛
地方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必须要融资,目前各种旧的融资渠道包括地方融融资平台发债、银行贷款等已慢慢放开口子,新的渠道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也已准备推出。在10万亿地方债还未成功化解之前,再次大规模举债,地方政府还有哪些融资渠道?
中金公司报告认为,短期内对“稳增长”作用大、见效快的,仍然是增加政府基建投资。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适当放松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可能成为促进政府基建投资的手段。2010年经过规范清理后,贷款主要是抵押和质押贷款,资金投向主要是基建投资,存在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但总体政府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偿付风险不大。
虽如此,一位银行业人士还是认为,为了减轻银行压力,地方政府的融资以后应该主要转向债券市场。7月30日,《新世纪周刊》报道称,交易商协会正在计划推出十五年期限的中期票据,以满足保监会等机构对长期债的配置需求。
但从今年年内的情况来看,城投债的供给压力仍然不小。
按照发改委的新政策,城投债发行将采取“新老划断”原则,即对于那些已经上报的发债申请,仍按照原先的原则处理,但新报的不符合条件的将不再受理。
“目前在发改委排队的城投债项目约有500家,即今年新报数量约300只左右,其中约一半不属于监管类平台。”联讯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
“对于监管类平台,由于银监会的监管类平台名单主要依据地区银监局的认定,而且每季度调整1次,只要能够通过地区银监局的认定,城投公司将能够调出监管类平台名单从而被允许发债。因此,我们认为今年内城投债的潜在供应压力依然很大。”研报指出。
监管类城投公司的融资难度显著加大,流动性风险提升。
对于那些被银监会纳入监管类平台名单的城投公司,由于发改委不再批准其发债,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也不再批准其注册发行中票,而从银监会的政策来看,今年银监会要求银行系统对于平台贷款原则上不得新增。
因此,这类城投公司的融资难度明显加大,流动性风险明显提升。
联合信用评级公司总经理张志军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城投债目前已经发了挺多的,它的期限比较长,未来的发债规模可能不会太大。”
据张志军介绍,目前城投债的评级比较稳定,评级被调高的要多于被调低的。由于融资作用突出,很多政府都在往平台公司里面充入资产,因此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也在增大,调高主要是基于经营状况。
张志军还认为,未来资产证券化也是地方政府融资的一个方向。在他看来,地方政府不少资产,质量还是不错的,比如供水、电力、高速公路、保障房这些都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都可以拿来做资产证券化。
与此同时,信托成为地方基建项目融资的另一渠道。中国信托业协会7月25日发布的《2012年2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以来,新发信托品种资金运用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比重有抬升的迹象。7月以来,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信托产品数量在新发信托品种中已连续四周排在首位。
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共36家信托公司发行214款基础设施领域集合信托产品,比去年同期增加125款,较去年全年增加15款;合计募集资金达503.96亿元,较2011年大幅上涨。
资深信托人士刘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基建信托融资需求旺盛,信托公司又因房地产等业务受到监管限制,需要可轻松过会又比较好销售的产品和项目。因此基建信托激增,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但她同时认为,不少基建项目以地方财政和政府信用为背书。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没有透明的资产负债表,信托公司甚至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并不能准确控制负债率和债务质量。应警惕过度举债的地方政府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