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3.06%降到了0.13%。
7月31日上午,中钢协在北京举行今年第二次信息发布会,披露了上述信息。
据披露,上半年,中钢协74家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仅23.85亿元,同比大减95.81%;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42.48亿元,亏损面达到33.75%。
“行业实现利润水平已经极低并处于亏损边缘,如果除去投资收益,钢铁主业实际处于亏损状态。”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说。
据内部测算,扣除投资收益,钢铁主业上半年实际亏损达13亿元。
今年以来新增粗钢产量
“全部来自中小企业”
从去年四季度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以来,钢材价格一直呈低位波动运行态势。今年春节后,随着天气转暖,钢材价格有所回升,但由于钢铁生产增长较快、库存水平偏高等因素影响,4月下旬后价格呈持续下降态势。
据监测,最近一周,“我的钢铁”综合钢价指数下跌了3.26%。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大周跌幅。
一方面是钢价下跌,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濒临亏损;另一方面,钢铁产量仍在增长。
上半年全国共生产粗钢3.57亿吨,同比增长1.8%。同期,中钢协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1%,同比减产31万吨,74家会员企业中有33家企业产量同比下降。“但非会员企业产量却大幅增长了12.9%,也就是说,今年以来的新增粗钢产量全部来自非会员的地方中小企业。”张长富说。
此外,张长富指出,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国际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62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2012年5月份产钢1.31亿吨,同比增长0.7%,产能利用率为79.6%。国内如果按照9亿吨以上产能计算,按5月份粗钢日产水平,产能利用率也不足80%。
以产顶进?
“钢铁行业苦日子才刚刚开始。”7月30日,中钢协会长朱继民在中钢协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这样说。
张长富昨日说,“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分析预测来看,国内钢铁企业要做好迎战困难和长期‘过冬’的思想准备。”
以上种种诉苦之声背后,是中钢协今年以来持之以恒的“救市”呼吁。
7月30日,朱继民曾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中钢协正在对钢铁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困难进行汇总,并着手准备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来缓解企业当前的困难,比如对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以产顶进、兼并重组等工作给予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并且呼吁对国内矿山开发等给予必要的减免税政策,并免交各种基金和收费等,希望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所谓“以产顶进”政策,即以国内生产的产品顶替进口的产品。该政策曾于1998年实施于钢铁业,并于2005年取消。在“以产顶进”政策下,经过批准的钢铁企业,以不含税价格销售给加工出口企业的“加工出口专用钢材”,实行全额退(或免抵)增值税。该项政策一旦恢复实施,将使一部分外需转化为内需,进而增加部分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
不过,能否推出,仍未有定论。据了解,上半年出口钢材折合成粗钢2899万吨,进口钢材、钢坯折合成粗钢759万吨,上半年折合净出口粗钢2140万吨,同比增加436万吨,增长25.6%。
“减税不能治本”
“钢铁企业对减税的呼声还是蛮强的。”MySteel研究中心主任曾节胜说。
曾节胜参加了工信部7月18日在京召开的2012年钢铁行业运行分析座谈会。
“在钢材出口这块,目前,冷轧、石油天然气用的钢管、合金钢、不锈钢有9%至13%不等出口退税。”曾节胜说,“我们对高端板材种类分得不细,在合金钢方面,税则号是比较笼统的,这就造成出口的总量很大,但并不都是高端板材。这样的出口退税容易在国际贸易中引起摩擦,最终限制了真正高端的产品的出口。”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表示,撇开外部因素,钢铁行业的核心问题在于同质化竞争严重、集中度过低、供大于求的压力巨大。他认为,对钢铁企业而言,“减税”所针对的并不是造成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能起到“改善”的作用,但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
一位钢铁业内人士对早报记者表示,国内钢铁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但减产还是很难。“很多地方的政府会说‘不能减产’,因为钢企不仅是纳税大户,也是创造产值的大户。”他表示,“以韶钢松山为例,广东市场本身是缺钢的,外地钢厂亏损的同时还有货流进广东,那韶钢松山更舍不得减产丢份额了。”
“亏损的企业,要么退出,要么苦练内功,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把各个环节发挥到极致。”李新创说,“我们的钢企习惯了过去十年快速发展的时代,也需要适应现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时代。现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调整和改革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