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部“航母”的中原经济区地图已有初稿。
8月7日,国家发改委在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上透露,备受关注的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已经初步明确,晋冀鲁豫皖5省30个地级市和两个县将进行统一规划。
除了范围边界的确定,《中原经济区规划》将进一步指导中原经济区的布局,细化具体发展指标。
根据已公布出的中原经济区规划大纲初稿,“大中原”整体的空间布局,将以重大交通干线为依托,推动城镇和产业布局优化。而“三化”(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依然是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关键词,政策将支持培育豫东、皖北“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上述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在郑州召开,根据会上传递出来的消息,《中原经济区规划》将在今年9月15日前形成征求意见稿,争取在9月底前,对《规划》送审稿研讨后报国务院审批。
“大中原”地图
中原经济区的规划范围一直受到河南周边省份的密切关注。
自去年9月《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加速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发布以来,安徽、山东等多个省份均表示希望能够将其部分区域纳入到中原经济区的整体规划中。
此次公布的中原经济区版图中,除了作为主体的河南全域以外,与河南省毗邻的多个市县亦被纳入。
其中包括晋东南的晋城、长治、运城,鲁西南的聊城、菏泽、泰安市东平县,冀南的邯郸、邢台,以及皖北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及淮南市凤台县,区域面积达28.9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7亿。
跨5省的中原经济区是否能够真正打破省域行政区划,进行经济版图的重构?国家发改委主任杜鹰在接受河南当地媒体采访时强调,作为经济区域的概念,中原经济区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打破行政界限。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说,在此次公布的规划大纲初稿中,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将以交通干线作为依托,“这将使得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的优势得以体现。”
根据《意见》,中原经济区的二、三产业将高度集中在沿陇海产业带、沿京广产业带。而规划建设的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郑州至合肥等快速铁路通道也将形成促进区域高效连接的铁路通道网络。
加之即将通车的京深高铁以及郑州航空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加速,中原经济区还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
“2011年以来,随着富士康的迁入,河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可以预见的是,中原经济区还将迎来物流等服务业的内迁。”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郑祖玄说。
解题“三化”协调
作为粮食主产区和新兴工业区域,中原经济区规划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的尝试。而这一尝试又是在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进行的。
根据规划大纲初稿,中原经济区将培育豫东、皖北“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今年6月,皖北的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安徽希望能够打造中原经济区皖北“三化”协调试验区,以期将皖北整体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中。
郑祖玄认为,豫东、皖北两个区域之所以将被培育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是因其农业所占比例更大,对工业化的要求亦最为迫切。“对这些地区而言,工业与农业的矛盾冲突也就最为明显。”
但郑指出,尽管规划设定了对先导区的培养,但是“三化”协调发展需要在更大的区域中进行统一的考虑,不能各自为战。
而对于“三化”的核心——城市化——如何推进,易鹏认为,郑州等中心城市的建设应该加速,以形成对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力,“同时,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原地区,还需要加强小城镇的建设以平衡布局。”
“这个过程将涉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郑祖玄说,“如何通过土地的市场化加速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这将是‘三化’最大的难题。”
而《意见》中已赋予了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的机遇。《意见》指出,将在中原经济区进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确保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权。
“这将成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国解题‘三化’协调的有益尝试。”郑祖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