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创新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私募债还是资管业务?或许这两者都不是。走出去,或许对于券商而言才是可持久发展的关键。就在券商行业大力推进券商创新的紧要关头,证监会为它打开了走出去的最重要的一道闸门。
证监会日前宣布就修订《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和《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修改后的条款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相关限制。新规规定,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比例最高可达到49%,而此前的最高限制是33.3%。
从最高33.3%到49%,外资股东参股境内证券公司的股份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这也意味着外资将在未来的中国证券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再仅仅只是一个配角。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这一新规出台的背景,正赶上中国证券行业创新大幕的拉开。因此,在分析人士看来,证监会在此前推进证券业向外资更大幅度的开放,也与证券业的创新有关。
自从券商创新大会以来,证监会相继放行了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新业务,同时也对资管业务在内的多项业务限制进行了大幅松绑,而中小企业私募债和资管业务甚至一度被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是券商行业创新的两个突破点。不过,在上述分析人士看来,私募债和资管业务市场容量相对较小,而且行业利润空间也较为有限,难以担当起券商创新“突破点”的重任。
“从中外证券业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中国的证券业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去甚远,国外的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等证券行业巨头长盛不衰,与国内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的大而不强形成鲜明对比。长期以来,中国证券业的创新,其实都只不过在走国外走过的老路而已,如果站在国际化的视野来看,国内的很多金融创新实际上都谈不上是真正的创新。因此引进国外投行入主中国证券行业,对于中国证券业的创新和国际化而言可能将是一个重大的推动。”该分析人士说,借助放宽外资股东限制,可以达到让中国的证券业加速国际化,并推动行业创新的目的。
实际上,近年来,中外合资组建证券公司,不仅市场有这样的需要,而且也早有过成功的案例,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券商已经开始在原有的框架范围内展开与外资投行巨头之间的合作。这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一创业证券与摩根大通间的合作,二者于2010年12月组建了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摩根大通按当时的上限33.3%的比例持股;而早前,摩根士丹利和华鑫证券两公司也组建了合资公司。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引入外资股东,这是中国金融业走出国门和IPO过程中通常的必经一步。以银行业为例,当年中国大型国有银行推进国际化战略并积极筹备海外上市的过程中,曾引入了包括淡马锡在内的一大批外资战略投资者,尽管由于此后的外资股东大举套现令这一过程满受争议,但外资战投在推进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如今,大幅向外资开放的中国证券行业,未来将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结果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