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
因为贫穷,山民们的房子,很多没有水泥,也没有钢筋,面对突来的地震,垮塌最多的房子就是土坯房屋。彝良县城建局保障房建设管理股股长夏荣波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由于山地众多,经济条件受到限制,彝良山区农民自建房屋95%以上都不具备抗震的条件。
而《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煤矿企业开采形成了采空区更加剧了地震的破坏性。
采空区上的村庄
今年18岁的王奥花,已是一个5个月婴儿的妈妈。
王奥花的父亲是挖煤工人,母亲多年前离家出走,从小由奶奶杨赛秀带大,一家四口在洛泽河发路村李家院社租住的两间瓦房里,每个月100元的房租,房东虽然已搬迁别处居住,但在外面的一间存放了三口棺材,平常,杨赛秀一家在棺材旁边看电视和做饭吃,里面一间用来睡觉。
“当时娃娃哭得很厉害,她带孩子进去睡觉,几分钟后,轰的一声巨响,我赶忙向外跑,但是房屋垮塌的灰尘飘进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杨赛秀回过神时,不见王奥花,她以为孙女已经逃脱,可一个多小时后,还不见王奥花回来,最后,村民们在房门外刨出了王奥花母子两人,乱石中,她仅仅抱住孩子,可是两人已经停止了呼吸。
虽然王奥花和丈夫李中华没有举行婚礼,但是母子两人的遗体被送到李中华老家安葬。
夺去王奥花母子生命的,是一栋20多年前碎石砌成的房屋,《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由于节约建筑成本,当时的墙体仅用石灰灌浆,没有使用水泥。
在山底的许家院社,范德波一间水泥结构的耳房因为垮塌,同样夺走了煤工宋明奎的8个月的孩子,而主房仅仅开裂。范德波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垮塌的房子在修建时,质量本身就没有主房修得好。
9月9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徒步从洛泽河村口从山底到山顶,不到4公里的路程,沿路有4个煤矿,地震导致几个村庄一共有10多间房屋垮塌。按照村民熊凤华的说法,一是房子比较陈旧或者修建质量不好;二是因为山底和半山腰坐落的多个煤矿,“这些煤矿的大量开采,地下形成了采空区,地震之前村民的房屋已经大量开裂,地震的到来,让房屋破损程度更大”。《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发现,李家院社数十家村民的房屋在地震前确实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周边有多处地面塌陷和滑坡迹象。
李家院片区李家院社和羊角脑社住有122户人家近600人,多年来因为昌盛煤矿地质灾害导致的威胁而不断上访。《中国企业报》获取的一份2008年10月云南省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出具的《李家院片区地质灾害成因调查鉴定报告》显示,昌盛煤矿地下已形成4个较大的采空区,面积约为4500多平方米,而且采空区一侧有2条废弃巷道直接向李家院社房屋下方延伸。该报告综合认定,采矿活动形成巷道以及采空区从房屋变形的时间和空间上分析,是诱发李家院片区房屋变形的主要因素。
2009年2月,彝良县政府办公室根据前述报告下发处置文件,对危险性大区的18户农户举行搬迁安置,受昌盛煤矿采矿活动影响较小的37户农户房屋进行修复赔偿。赔偿标准按照房屋结构不同,简易房每平方为50元,土木结构草房每平方为200元到350元,砖混结构每平方为350到450元之间。但是,未搬迁的村民认为赔偿太低以及房屋损害程度加剧继续上访。
茅草房改造难题
彝良震后第二天,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7.04亿元,房屋倒塌超过3万间。《中国企业报》记者实地查访洛泽河镇的新街社、树林社、花家园社等地的民居损毁情况后发现,此处的房子大多数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块和泥土堆砌而成。这些“土石房”几乎全部垮塌,而新建的砖瓦房则并无大碍。
关于茅草房的欠账,地方政府也一度重视。据报道,彝良县2009年启动实施茅草房改造工程,计划整合资金5501万元,按照茅草房新建或改建1户补助1万元的标准,在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剩下的5501户茅草房消除任务。
当时的做法是,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消除茅草房目标责任书,乡镇主要领导缴纳2000元、分管领导缴纳1000元的风险金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年终量化考核。各乡镇和项目主管部门每10天报一次进度,督察组每15天报一次进度,定期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
该县城建局保障房建设管理股股长夏荣波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每年向上面都会争取项目和资金,相关部门根据危房程度予以评估进行拨款。事实上,近三年来中央给予彝良的农村危房改造投入持续加大。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补助资金被分散到角奎镇等7个乡镇,共750万元。而在去年,这一数据扩大到3600万元,但即便如此,在大面积需要改造的民居的困顿现实前,这些资金依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危房改造所需。
谈及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夏荣波毫不犹豫地说――“资金”,他举例说,尽管中央财政给予需要农村危房改造的家庭以每户1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但是由于现在的建设物料价格都很高,这点资金不能完全保证一户家庭的住房建设。
一个较为普遍的现实是,尽管危房改造的名额争取下来了,但下发补助之后由于自己无法筹集数万元的建设费用,农户不得不维持房屋的现状。
“9月11日,在发改部门的组织下,相关部门通过一天一夜的艰苦奋战,顺利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发展规划项目的编制和上报。”彝良发改局抗震救灾信息(第八期)上的信息显示,初步规划项目775个,总投资288.4亿元,拟争取中央资金227.6亿元,省级配套资金39.3亿元。
在前述775个项目中,初步规划民房恢复工程需要资金78.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54.1亿元;社会事业发展工程需74.7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工程需21.7亿元,扶贫开发工程需8亿元,城镇建设工程需29.1亿元,防灾减灾工程需19.9亿元,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需2亿元。
矿区企业停产
9月9日,《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洛泽河镇毛家湾矿现在矿洞大门紧闭,大发路煤矿,昌明煤矿等也停产,矿区部分厂房被两旁飞落的滚石击穿,长约1公里的生活区和厂区满地皆是碎石。
彝良煤炭资源丰富,是全省23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原煤藏量18亿吨,煤炭资源分布广泛,15个乡镇中14个乡镇有煤炭资源。由于无烟煤发热量每千克达8000大卡以上,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其中,来自煤炭的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在彝良,矿区纠纷不断。2008年,洛泽河镇洛泽河村村民采取阻挠企业生产的方式进行抗争和维权,10多名村民后被涉嫌“聚众破坏公共秩序”以及“妨碍公务”等被拘留。
“受自然灾害、工程建设等的影响,到2011年末,全县地质灾害点增至320个。”《彝良县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称,全县均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域,洛泽河等乡镇为极易高发区。灾害的区域分布于矿山、水电站、公路及断裂带周围。
此次的地震灾害,也影响到了一些云南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生产。作为当地最大的企业之一,驰宏锌锗随后发布公告,为保证安全,公司位于地震区域内的子公司,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已暂时停产。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9月10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矿区洞内设备和巷道都被水淹了,地面设备被石头砸坏,毛家湾矿是驰宏锌锗在云南的第二大矿,这次地震给公司造成的直接损失在3亿元左右,停产带来间接损失在2亿元左右。
陈进说,地震对总公司股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因为云南彝良矿业有限公司产值只占总公司的1/4,“地震影响停产2个月,我们内部计划争取2个月内恢复生产,最多不超过3个月,在全年影响来看也差不多1/5,所以地震对总公司全年的影响有限,仅占5%左右。”
9月14日下午,由彝良驰宏组织,公司副总经理陈华国主持,在彝良驰宏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毛坪矿生产恢复方案审查会,经过近10个小时的讨论,“毛坪矿生产恢复方案”已讨论完毕,该企业准备争取有利条件提前复产,对毛坪矿全面复产过程中的点、面全部涉及,方案细致入微,为降低灾害损失,待地方政府警戒解除后有序恢复矿山生产,彝良驰宏对毛坪矿复产前安全环保等评估工作要提前与地方监管部门对接,在复产前严格按程序申请复产验收。
云南彝良矿业有限公司是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也是彝良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2011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近4亿元,纳税接近1亿元,而彝良县是国家级的特困县,没有工业基础,基本上都是农业,在全县2011年4亿多元的财政收入中,彝良矿业有限公司所缴纳税收就占了25%左右。
9月10日开市起停牌的天原集团午后复牌,股价小幅下跌,收盘报6.88元,跌1.15%。受本次地震影响,天力公司预计停产两个月左右,直接影响煤炭减产约10万吨,电石减产约1.5万吨。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的资源整合取得规模化效应之后,全县总产值由2005年的12.7亿元增长到2011年38.13亿元,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0.7亿元增长至4.18亿元。
但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缺口依然很大。
彝良县2012年上半年的财政预算收支情况报告预计,彝良县2012年地方可用财力只有7.8亿元,而全县的财政支出达14.98亿元,缺口7.18亿元。其中,财政支出含有1.35亿元的教育支出。
彝良县2011年的税收数据显示,该县去年铅锌矿和煤矿资源上缴的国税占税收收入的2/3。此次停产使彝良县原本入不敷出的财政收入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