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我国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之后的又一条天然气大通道——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正式开工。据了解,该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大天然气项目,建成后将惠及沿线10个省区46个地级市106个县共计上亿人口,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提高1至2个百分点。
引入境外能源,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总投资1250亿元,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至福建、广东,总长度为7378公里,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每年可替代煤炭76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
“这对进一步构建完善我国西北能源战略通道和天然气骨干管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效缓解我国中南和东南沿海各省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排,以及有效提高我国天然气供应调配灵活性、保障供气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士介绍。
作为我国又一条引入境外天然气的能源通道,西气东输三线不仅新增中亚天然气进口,还为新疆煤制天然气提供外运通道。按照计划,今年年底西气东输三线霍尔果斯—乌鲁木齐段将建成投产,充足的天然气将确保乌鲁木齐市成为我国首个全面气化的省会城市。
10月16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段(新疆霍尔果斯—宁夏中卫)和东段(江西吉安—福建福州)已经分别开焊、开钻,预计分别于2013年粘合,2014年建成投产。
引入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大力推进设备国产化
中石油有关人士介绍,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引入了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乃国内油气管道领域首创。
2012年5月30日,中石油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宝钢集团签署了《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合资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西气东输三线建设。截至目前,西气东输三线合资各方已开展了合资合同和章程谈判,进行了运营合同、建设合同和运输合同的商务谈判,基本达成一致,整体工作进展顺利。
除融资外,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还将进行一系列创新尝试。
为打破长期以来国外公司对中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关键设备的垄断,支持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统一组织下,中国石油将首次在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上大规模应用国产化电驱、燃驱压缩机组、大口径干线截断球阀。
为进一步提高国内管道建设水平,中国石油将在西气东输三线开展600公里机械喷涂液体聚氨酯补口等一系列新技术应用。与传统技术相比,新技术将有效保证补口防腐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填补了我国管道建设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介绍,继“西三线”之后,中国石油还将建设西气东输四线、五线等,继续引入境外天然气,在全国形成纵横南北、横贯东西的天然气供应网络,让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地区的群众都能用上优质、清洁的天然气。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升至30%。可能倒逼价格改革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开工将拉动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这引发了业内对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期待。
国家能源局提供数据显示,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产业有了跨越式发展,消费量从2001年的274亿立方米,增加到今年预计的1500亿立方米,近十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6.7%。
但是,我国的天然气利用形势仍不容乐观。一方面目前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仅为4.6%,比国际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13亿人口仅有14%用上天然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长,天然气产业还需要大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天然气资源短缺,尽管国家已制订了加快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规划,但规划实施见效需要一个实施过程,新增需求仍主要依靠进口支撑,对外依存度已由2007年的5.8%上升到今年预计的30%。同时我国储气能力建设滞后,储气比仅为2%,远低于12%的国际平均水平,直接影响到供气安全,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在16日“西三线”开工仪式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明确指出,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必须高效节约利用,要坚持统筹资源供给和市场开发,加快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加强天然气利用政策引导,优化用气结构,科学安排用气项目,优先保证居民生活、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国内市场天然气供应量的不断提高,有望倒逼改革加快步伐,尽早实现天然气价格良性形成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