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的连续涨停成为近期金融市场的热点。从美国大选之前到十八大结束,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已经连续13个交易日触及涨停上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也出现七连涨。11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再触涨停价位6.2276,连续触及涨停之际,还屡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在人民币持续涨停的这段时间,国内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并未出现明显异动,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影响国内市场呢?
从逻辑上来说,人民币升值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途径有两条。一是在大宗商品的实体经济上,我国大宗商品普遍面临的是进口大量原材料(诸如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等),而出口成品材(钢材、机电产品等)。在进出口环节上,人民币连续升值,意味着进口受益,而出口受阻。而反应到国内商品价格上,意味着商品成本更低,而出口难度加大后销售更难也将调低国内售价,因此都是对价格起到拉低的作用。这对国内原本处于较为脆弱状态的钢材等商品来说,无疑增加了压力。
人民币升值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的另一个途径是直接通过资金的进出影响价格。在人民币升值的背后,热钱流入是最直接的潜台词,尤其是在持续升值,并且后期升值预期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而热钱的流入意味着国内资金面进一步宽松,进而将推升商品价格。不过,由于今年国内处于调结构下的稳增长,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都成为了高风险行业,商品价格持续走弱,银行等资金流入偏好也明显下降。
上述两条影响途径的作用是相反的,从历史数据看,在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的初期,升值对大宗商品的实体进出口和国内价格会产生更为明显的作用;而一旦人民币进入相对较长的升值通道,则热钱进入资金推升作用会更明显。因此,短期国内包括钢材品种在内的大宗商品对人民币持续涨停表现还不明显,但市场价格运行的压力在增大。而人民币后期是否能够持续升值,以及资金流入大宗商品市场的途径是否顺畅,也是影响后期商品市场的关键。
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运行表现看,中国经济后期将延续企稳回升态势,而欧日美仍面临较大压力;加上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潮的到来,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可能性依然较大。但对于不同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影响可能有所差异,作为与金融市场联系更为紧密的有色金属而言,价格受自己影响可能更为明显,而在今年经历了信贷危机的钢材市场,即使是在资金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其吸引力可能也相对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