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起,历时16年的煤炭价格双轨制和历时几十年的煤炭订货会或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煤炭价格将全面实现市场化。
事实上,近几年来,重点电煤合同意义越来越小,更大程度上正在演变为长期合同。发改委虽然多次出台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以减轻煤炭成本上涨加重发电企业亏损,但是煤炭方面往往定量不定价,而且大量出现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
此外,由于煤炭双轨制的存在,实力强大的电力集团往往能获得较多电煤合同,而一般电力企业则只能获得一星半点,甚至颗粒无收,并由此滋生了倒卖寻租,其存在早已经弊大于利。
对于国家发改委来说,电煤合同就如同烫手的山芋,协调起来可谓吃力不讨好,因此市场化的呼声已持续多年。无奈近几年煤炭价格高企,如果发改委不出手协调,甚至可能危及电力供应。而今年形势大变,煤炭价格持续下落,煤电矛盾大为缓解,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发改委放手的大好时机。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这本是一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根据过往经验,每签一笔重点电煤合同,就意味着每吨少赚几百元的利润。然而今年由于库存高企、价格急剧下滑,电煤与市场煤的价格已经相差无几,不少煤企甚至还要通过送礼、公关来维持老客户。因此,煤企对于取消双轨制普遍反应淡然。
而与煤企的淡定相比,发电集团则反应激烈。据相关媒体报道,此前国家发改委就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取消煤价双轨制的煤价并轨方案征求五大发电集团的意见时,就已是一片反对之声。在发改委坚持将改革方案上报之后,发电集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单独改革电煤的不满。
呼吁配套电价改革
事实上,今年的市场煤价曾一度接近合同煤价,电企买市场煤并不吃亏。为何五大电力集团纷纷对取消电煤双轨表示反对?
一家电力央企中层人士对记者称,最近一段时间煤炭价格下滑,但并不能由此判断煤价的长期趋势已经改变,现在取消合同煤,如果不能配套相应的协调机制,如果日后煤价再度上涨,未来电力企业在夹缝中将相当难受。
根据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方案,这次煤价并轨将取消重点电煤合同,不再出台煤电衔接的相关框架方案,同时此次并轨不进行煤电联动,仅对黑龙江、重庆等地运营比较困难的供热电厂适度调整上网电价。
在取消双轨制几成定局的局面下,代表电企利益的中电联开始公开发出电企的诉求。
中电联指出,电煤价格并轨是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应首先建立完善市场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电煤价格并轨。
对于完善市场机制,中电联重点提出了两点诉求:一是完善煤电联动政策,清晰明确煤电联动的触发启动点,取消燃煤电厂自行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政策,在电煤价格涨幅超过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同步实行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联动;二是所有电煤重点合同转为中长期合同,大部分市场煤合同转为中长期合同,其电煤运输全部列入国家重点运输计划且将运力主要配置给发电集团,铁路部门优先调度安排电煤运输。
中电联人士坦承,上述两点诉求实际上是电力企业的集体主张,只是由中电联代表发布。
在多位电力业内人士看来,电煤改革应配套一整套方案同时进行,“如果电价以及运力两大问题不同时改革,煤电矛盾可能会更加激化。”
运力难题待解
事实上,煤价的上涨只是导致目前发电厂成本上升的因素之一,基于铁路运力不足而导致电煤运输成本较高,同样是发电企业成本难控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电煤放开之后,运力将成为未来煤价完全市场化后的一个大问题。
过去数年来,煤炭订货会表面上虽然一直由发改委充当主角,但实际上后面的“隐形权力”却是掌握在铁路部门手上,真正决定重点电煤合同数量的往往是铁路的运力。多年来,紧张的运力带来了无限的寻租空间。部分铁路部门的附属企业,在电煤运输过程中坐地起价,并以点车费等名目额外收费,对发电企业带来的额外成本,甚至高出了煤价上涨幅度。
针对电煤改革,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撰文指出,煤炭、运力、电力三个领域均存在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体制,相对来说电煤并轨的难度最小。然而,取消计划煤后,铁路体制将成为造成煤电矛盾的主要原因,国家应当再依次推出改革,最终从根本上化解困扰国民经济的煤电矛盾。
在取消计划煤后,重点合同煤的运力计划也就不复存在。为了保障煤炭运力,应当建立公开透明的铁路运力交易市场,减少铁路运输中的寻租行为,降低电煤物流成本。
此外有关部门应当对电煤运力单独制定运输计划、单独考核、单独定价。可以考虑选择大秦、朔黄等煤运专线进行“网运分开”试点。具体做法是,先核定铁路电煤的基础运价,成立若干家铁路煤炭承运公司,将承运公司的运力做成交易品种,纳入全国电煤交易市场进行公开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