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公布的汇丰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为50.4,不仅连续3个月回升,创下13个月新高,也是13个月以来首次重返荣枯线上方。多方分析认为,汇丰PMI初值重回50以上再次确认了经济复苏动能在年末有所增强。但是也要看到,当前经济企稳的基础仍不稳固,仍须做长期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小企业引领复苏
从分项指标来看,11月份产出指数初值亦创下13个月新高,从上月终值48.2跳升到51.3,新出口订单指数则大幅攀升至24个月最高位。由于汇丰的统计样本更多的是中小企业,汇丰PMI连月回升被认为反映了中小企业情况有显著恢复。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评论称,11月份汇丰制造业PMI初值回升再次确认了经济复苏的动能在年末有所增强。第一上海证券策略师岑智勇表示,汇丰PMI重上50之上,意味着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订单数字或有好转,可视之为中国经济回稳的一个讯号。
出口回暖以及稳增长政策显效被认为是当前经济逐步企稳的重要原因。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出口显著放缓是过去几个季度中国整体经济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目前情况可能正在发生改变。10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1.6%,主要是由于美国和除日本以外亚洲其他经济体的需求回升,两者占中国出口比重超过40%。中国对欧洲出口延续了同比下跌趋势,但环比已经企稳。尽管对中国出口竞争力减弱的担忧不断加剧,但近几个月中国传统出口项目如服装和电子产品也在复苏。“无论如何,今年四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应会产生正的拉动作用,这将有助于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到7.5%,并使得全年经济增长超过7.6%。”
“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一些积极因素将推动工业经济增速的企稳回升。一是出口回升趋势明显。近期欧、美、日主要发达经济体联手量化宽松刺激,全球宏观经济紧张局面暂时放缓,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同时,受国家稳出口政策,以及去年年底以及今年上半年基数较低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工业品出口增速将震荡回升。二是国家扩内需政策将逐步推动工业企稳回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融合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国工业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三是工业企业的主动调整加快了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快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转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副主任原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复苏基础不牢
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称:“中国经济增长显著恢复,但需警惕短期风险。”
原磊也认为,经济积极回升的同时,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决定了工业经济难以在短期内真正回到景气时期。一是世界经济形势没有真正好转。虽然欧洲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导致全球经济陷入大规模衰退的风险正在逐步降低,但推动全球经济逐步恢复的动力并未真正形成。二是中国工业面临的一些根源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消除。产能过剩、结构失衡、体制机制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三是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完成,中国工业的“阵痛期”仍将持续。
宋宇认为,今年四季度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可能较往年有所减弱。尽管今年可能仍存在所谓“年底突击花钱”现象,但这是每年都会发生的季节性特征。因此,衡量财政政策立场的正确方法应是和其他年份比较同期净支出占GDP的比例。与“正常年份”相比,今年四季度政策立场很可能相对紧缩,市场对于年内剩余时间财政支持的期望可能过高。
宋宇还预警说,货币政策可能在2013年年初有所收紧。他认为9月份流动性供应超过了人民银行认为的适宜水平,央行继而采取措施控制了10月份的流动性供应规模。10月份流动性供应对人民银行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除非出口增长等其他因素出现显著变化年内货币政策不会有显著调整。不过到了明年年初,人民银行将实行新的年度M2及信贷供应目标。周小川行长近期有关“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热冲动“,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的讲话反映出了他较为谨慎政策立场,不能排除人民银行很可能像今年年初那样下调M2目标。从历史上来看,M2目标增幅和实际增幅之间并没有严格匹配。M2目标不是一个必须达到的实际目标值,但是目标的调整往往体现了央行政策的调整意图。
明年谨慎乐观
对于今明年经济增速,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的预测并不乐观,分别只有7.7%和8.2%。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受欧债危机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影响,2012年我国出口和工业增速显著回落,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比上年有明显的回落。假如2013年欧元区的情况不再明显恶化,美国能够阻止“财政悬崖”问题的发生,随着今年中国稳增长措施效果逐渐显现,考虑到我国宏观调控还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财政与货币政策还具备较大的政策操作空间,必要时可进一步推出稳增长的政策和深化改革的措施,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的增长,高于今年的水平。
中国银行(行情股吧资金流)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四大挑战,包括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农村劳动力不再充裕、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投资作为一剂猛药,只能给正在下行的经济托底,但对中国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趋势性转变无能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