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钢厂中,位于中原内陆、铁矿石自给率一直较低的武钢集团,可以算是“走出去”投资矿山最为积极的钢企,从去年开始,公司就宣称锁定的海外权益资源量已达数百亿吨,成为全球钢铁制造商中拥有矿石资源量最大的厂家。
然而,记者梳理武钢集团近年来斩获的主要矿山资源发现,其目前已经投产的海外矿山并不多,且大部分矿山的品位都在20%~30%。在矿石市场走势大不如前,而矿山开采成本又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武钢集团的“洋矿主”之路,走的并不平坦。
投产难
自2008年以来,武钢先后通过投资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已投资了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八个铁矿石资源项目。
去年两会期间,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公开表示,预计公司在海外投资的8个矿山3~5年内全部投产,到2015年,武钢将拥有超过9000万吨/年的铁矿石供矿能力,铁矿石可逐步自给自足。
实际情况没有预计的那么乐观。记者查阅武钢旗下矿山资源的生产进展,武钢只有早在2004年投资参股10%的澳大利亚威拉拉铁矿项目和位于国内的几个矿山在贡献资源或利润,其他矿山大多还处于前期勘探或可研阶段。
比如公司投资的加拿大魁北克省的Bloomlake矿,算是投产较早的海外矿,但也只有800万吨完工投产,二期设计产能1600万吨的铁精矿预计于2013年投产;在利比里亚拥有资源量14.83亿吨的矿山,2013年仅能投产100万吨,后期900万吨/年的铁精矿工程还处在可研阶段。
而位于南澳大利亚的艾尔半岛铁矿项目,则还在对勘探区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资源勘探工作,加拿大的LacOtelnuk矿区、RainyLake矿区和HayotLake矿区也都在进行勘测工作。
“从勘探完成到设计方案、政府审批到投入生产至少要7年时间,这还不包括政治、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位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的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而且这些待开发的矿山后续仍需大量的资本投入,短期内很难对公司的利润有正向贡献。
盈利不确定性
“即使武钢集团的海外矿山资源全部投产,从中信泰富和攀钢钒钛海外矿山开发经验来看,海外矿山开发也面临着较大的资本投入增加风险和政治风险,而考虑到矿价中枢下移趋势,公司海外矿山权益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兴业证券的分析师兰杰预计。
在武钢集团收购和参股海外矿石资源行动最多的2009年前后,市场矿价一度高达190美元/吨,而目前的矿价只有120美元/吨,9月份一度跌至88美元/吨的低位。
记者通过查阅武钢所投资的矿山资料发现,大多数海外矿山的品位都在20%到30%,这与国内矿山的品位相差不大。而相比之下,必和必拓、力拓等国际矿山巨头开采的矿山品位多在60%左右。
“从澳大利亚、非洲、南美等中国海外投资成本分析,矿权费、建设投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加上到中国运费总计,成本在95~115美元/吨,相对于国内矿的70~80美元/吨来讲,不但不占优势,反而还会额外多付20~30美元/吨。”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
分析师进一步指出,由于物价、人力成本都在上涨,未来开采矿山的成本预计也是上涨趋势,很多成本高的矿山将被挤出市场。
为了满足矿山开发的资金需求,武钢集团原本计划通过将矿业资产打包赴海外上市进行融资,今年8月,武钢集团旗下拥有利比里亚100%权益铁矿山的中利联(香港)矿业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但最终被驳回。
最近,武钢集团又转而将矿山资产注入旗下上市公司武钢股份(600005.SH)。根据武钢股份最近发布的公告,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2亿股,募集资金150亿元,用于收购武钢集团矿业资源板块相关资产,其所要注入的矿山资产,就包括大部分武钢集团近年来收购的海外矿山。
长江证券的分析师刘元瑞分析,此次注入资产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主要为武钢矿业的国内资产和持有威拉拉铁矿项目10%股权的武钢澳洲有限公司,但两者均产能稳定,预计后期增量有限;而其他矿石资产大多为探矿权或采矿权,实现业绩贡献仍需后期大量的资本投入,这对股份公司而言资金压力不小。
武钢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8.99%,下降的原因则是钢材产品价格下跌幅度较大,而原燃料价格下降幅度较小,而今年全年,公司仍预计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