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4 13:35:40 |
“雾霾”是近年来两会上持续热议的话题。说到“雾霾”,煤炭总是绕不开的话题。那煤炭怎么利用才能摘除“污染”的帽子?面对社会各层的压力,煤炭未来之路该如何走?听煤炭行业的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姜耀东委员怎么说。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2014年煤炭消费比重仍高达64.2%,煤炭的利用方式粗放,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2014年10月20日,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环保部环境规划院、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机构的专家共同参与的权威研究《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正式发布,它也是“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的中间成果之一,其数据表明煤炭使用对PM2.5的“贡献”约60%!我对这个数据的权威性仍有怀疑,但煤炭使用是大气污染的首要原因肯定是个不争的事实。 国际上也有类似的看法,如近日2015年02月27日RajaJayaraman等学者发表的文章标题就是煤炭的不道德性(TheImmoralityofCoal),文中指出:近几个月来,伊波拉病毒得到了巨大的关注,但煤炭是比伊波拉凶险得多的杀手。有毒煤炭粉尘每年要夺走80万人的生命,导致数百万人生病。北京正在进行的治霾之战——这一问题被称为“空气启示录”(airpocalypse)——强有力地证明了煤炭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但在这方面中国首都绝不是孤例。许多印度城市空气污染与北京差不多,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文章同时指出:煤炭业似乎铁了心要赚钱而不顾全球环境。该行业宣称煤炭对于结束能源贫困来说至关重要,以此顽固地试图占据道德高点。 面对这些问题,国内社会上去煤化的呼声越来越响,如在去年11月17日和11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与能源结构转型国际研讨会,涵盖中国煤炭峰值、煤炭和水资源、空气污染等重磅议题,主要是去煤化的呼声。 可见,煤炭作为一种能源的利用,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另一方面,从我国整体能源资源条件看,我国煤炭储量相对丰富。十三五时期,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据主体地位,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在60%以上。要保证13亿人口大国的能源安全,煤炭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然是我国最基础、最可靠、最安全、最廉价的能源。从国家战略利益和能源安全考虑,安全绿色科学开采和高效率、低污染的利用煤炭资源,对保证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结构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煤炭行业必须加快推进煤炭产业发展由资金和资源推动向以技术创新驱动为主的方式转变,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014年12月18日公布的中国工程院重大能源咨询项目—《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凝聚了30位院士的智慧,形象地提出我国煤炭资源“井”字型分布格局、系统提出了科学产能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了煤炭质量宏观评价“洁配度”指标、通过案例研究了输煤输电经济成本平衡点,对各类先进发电技术进行了多方面比较、对各类煤化工产品进行了全生命周期分析,研究了煤基多联产系统的优势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污染物约束下的煤炭消费量上限。其研究成果为我国煤炭能源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院士指出:“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煤炭领域革命的核心在于整体推进煤炭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利用。” 可以预见,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的和稳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尽管有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能源出现,煤炭仍然是最廉价、最安全的能源。 再次强调,基于资源禀赋的原因,未来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受到更高重视,国家能源局官员甚至提出,“要把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发展清洁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发电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向。根据国家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新建燃煤机组供电煤耗低于每千瓦时300克标煤,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气机组排放水平,2020年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供电煤耗降至每千瓦时300克标煤。在最近几年,发电企业环保压力将继续加码,环保投入在政策压力下不得不增加。诸如超临界发电、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高效、清洁发电技术也将得到推广和支持。 除此之外,现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洁利用的方式之一,由此实现煤炭由燃料到原料的过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