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随着气温一同飙升的,还有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在6月29日、7月4日,河北唐山地区钢坯价格达到每吨3340元的水平,这是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也大大超过了去年第四季度最高点时每吨2960元的水平。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今年以来,PPI同比涨幅在2月达到7.8%的高点后连续3个月减速,到6月首次企稳。
支撑PPI涨幅止跌的,是一些行业价格涨势明显。比如造纸和纸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月分别上涨0.9%和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业则由降转升,分别上涨0.4%和0.1%。
PPI曲线在2015年12月创下同比涨幅为-5.9%的低位后一路向上,到今年2月时,达到7.8%,继而调头向下。
方正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杨为敩认为,目前PPI保持高位,是去产能等多项因素支撑的。实体经济现在不支持涨价,而一些上游行业涨价对下游行业利润是一种挤压。
纺织纸业钢铁有色又涨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钢铁、有色、纺织、纸张等行业价格6月份再次出现了环比上升的情况。
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专家组组长刘勇昌认为,6月钢铁价格上升,主要是该月是国家取缔地条钢的“大限”,这涉及到每年大约几千万吨的钢铁产量,造成了钢铁产量实际下降。
但是因为现在钢铁行情较好,每吨利润在1000元左右,企业在高利润的引导下,会加快生产。“很快钢铁产量会达到供求平衡,市场价格就有望逐渐平稳。”刘勇昌说。
近期纸张领域也涨价明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仅仅2017年6月21日-6月30日一旬,高强瓦楞纸价格为每吨3755.3元,就比上一期涨了7.4%,比2017年5月21日-6月30日一旬价格涨了23.9%。
不过,如同钢铁一样,这些产品价格的上升也不是因为需求增加,而是去产能、强化环评等其他特殊因素。
最典型的是,国家发改委7月10日发布消息指出,去年杭州10家造纸协会协商涨价,实施价格垄断,被查处罚款。
这样的情况在今年也存在。广东一家纸箱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去年有上游行业串通涨价尝到了甜头,今年仍有这样的行为。
纺织行业分析师汪前进认为,整体而言,从去年开始,纺织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上涨,目前纺织业没有大幅提价,但是加大了纺织业的下游服装行业的成本压力。
下游利润受挤压
6月PPI增幅自今年3月以来首次企稳,是否预示着接下来PPI同比涨幅又将上行。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学智认为,二季度以来工业产品价格明显回落,下降较为明显的是煤炭、黑色金属等前期上涨较大的产品,目前这些产品价格下跌趋势减弱,部分产品有所反弹。
今年上半年PPI平均涨幅超过5%,比去年上升约7个百分点,结束近五年的通缩。工业产品价格温和上涨带动企业盈利,拉动工业生产,提升市场信心和投资意愿,助推经济增长。
刘学智指出,PPI没有延续下跌趋势,翘尾因素回升是重要原因。随着下半年翘尾因素逐渐减弱,预计PPI涨幅总体趋于回落,但下降幅度不会太大,不排除个别月份回升的可能。
根据了解,6月PPI翘尾因素为4.78%,比上个月上升0.21个百分点,为今年翘尾因素环比上升的唯一月份。从环比来看,PPI环比下降0.2%,延续回落趋势。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压减粗钢产能4239万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4.8%。退出煤炭产能9700万吨左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5%。
不过,由于取缔地条钢的因素,实际去产能情况力度会更大一些。按照目前的进度,到9月底前,全国煤炭和钢铁去产能目标可能会提前完成。这是导致今年以来煤炭和钢铁价格不断波动,甚至整体向上的原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工业领域的涨价还是上游高,中下游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仍低,甚至是负增长。
比如6月煤炭价格同比涨幅是33.2%,下游的电力行业同比价格是下降0.5%。钢铁、有色同比价格涨幅分别是24.5%、13.9%,下游的汽车行业6月出厂价格涨幅同比下降0.1%。纺织业出厂价同比上涨3.8%,下游的服饰业出厂价格仅仅上涨0.9%。
不过,下游行业也在通过改进技术、提高效率等手段尽力消化上游的涨价成本。比如很多纺织企业在改进设备、在自动化方面下功夫,原来一个纺织企业用工可能要到60-80人,现在很多企业只有30人左右。
相关新闻:中国二季度经济稳中向好通胀抬头并未发生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物价数据。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均与上月持平。
PPI同比涨幅在2月达到阶段性高点7.8%,随后3个月逐月下降,6月暂时止住了下滑的步伐,但这不意味着PPI同比涨幅之后就会企稳。从环比看,6月PPI较上月下降0.2%,连续3个月负增长。PPI环比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趋势会在下半年持续。而去年下半年的PPI环比涨幅较高,尤其是去年10-12月都超过了1%,导致PPI基数较高。因此,今年下半年,PPI月度同比涨幅可能继续较大幅度地下滑,四季度可能落入3%以下的区间。
现在基本上可以判断,PPI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反弹周期之后,很快又会进入了下行的通道。如果以环比涨幅由负转正为标志,这个反弹周期发生在去年3月到今年3月间。可以看到,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增速逐渐企稳的过程中,还存在比较复杂的情况,经济增长有可能出现波动。通胀对GDP增长就有较强的影响,上面已经说了PPI对工业的影响,下面我们再从CPI来看通胀对服务业的影响。
CPI同比涨幅在1月曾经达到2.5%,但接下来几个月涨幅都比较低,原因是食品价格负增长。上半年食品价格下降2.1%。曾经困扰CPI的“猪周期”不见了。2015年和2016年,猪肉产量都是负增长。在以往的年份,这基本上会导致来年猪肉价格大涨,从而推高CPI涨幅,但今年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原因可能是我国猪肉产量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放缓甚至下降。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粮食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非食品价格的涨幅。
CPI较低涨幅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不存在,实际上,通胀压力存在于服务业中。上半年,非食品价格上涨2.3%,服务价格上涨2.9%,这都是比较高的涨幅,显示了较大的通胀压力。服务价格涨幅比较大,一方面是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转变,对服务的需求更多了,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状况,这说明服务业有加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显示近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受益于通胀。
综合来看,上半年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年初市场担心的通胀抬头并没有发生,相反,CPI、PPI企稳回落,就业更是稳步增长,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达599万人,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全年1100万人目标已完成过半。经济结构、企业效益、市场信心都在改善。发电量、用电量、货运量、进出口和企业效益都延续了一季度向好态势。
宏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加强,这需要我们维护这种“稳定性”,以便为更多的改革措施夯实基础。因此,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要稳,政策稳,市场就会稳,市场预期就有很多确定性,企业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进行投资或转型活动,也就是“稳中求进”,实现市场新旧动能的交替。
在“稳中求进”方面,关键是要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财政与货币是稳定经济增长的两大利器,也是市场运行之锚,如果财政与货币政策不能稳定,市场预期就会恐慌不安,经济运行就会受到影响。下半年,应该在坚持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之上,妥善防控和化解风险点,比如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避免债务率上升,比如积极有序的推进金融去杠杆工作,等。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表示,要着力夯实稳中向好的基础,继续把稳就业这件促发展、惠民生的大事放在突出位置。继续把强实体作为关键举措,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努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继续以适度扩大总需求形成重要支撑,着力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障碍,瞄准发展短板和群众期盼,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多层次、个性化新消费发展,让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信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并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环境,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真正实现“稳中求进”的改革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