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将从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中国稀土行业的关键是污染问题。”稀土行业专家、中国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王国珍对媒体说。他表示,《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提高稀土的“环保门槛”,使稀土行业快速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90%以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开采国。但与此同时,该行业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目前稀土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稀土开采后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没有得到有效补救,滥采滥伐现象比较严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袁忠信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撰文指出:“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
据介绍,以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例,这是我国特有的新型稀土矿物,其矿床具有规模大、分布广、中重稀土配分高、易采选等特点,其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三种不同的工艺。
池浸法俗称“搬山运动”,先砍树后除草,用推土机把整座含有稀土的山挖到池子里用硫铵水浸泡。浸成母液后,再用碳铵或草酸进行沉淀。“搬山运动”所到之处,对山体植被会造成极大破坏,被开采的山头都成为秃山,仅靠自然恢复植被非常困难。同时,池浸后的尾砂通常呈非固结或半固结状态,每遇雨季山洪,大量尾砂随雨水下泄,会造成压占农田、淤塞河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如今这种方式已逐渐被政府禁用,但因操作简单、成本低,仍有人非法使用。
堆浸法的生产过程与池浸法类似,但堆浸法普遍使用大型机械采挖、装运,生产规模比池浸法大,同样会对地表植被造成很大破坏。
原地浸矿法抛弃了堆浸工艺直接破坏水土的做法,能够降低对植被的破坏程度。表面看是减少了水土流失,但随着时间推移,容易造成山体滑坡,甚至崩塌。而且原地浸矿法中使用的硫酸铵溶液不可能完全有效回收,残余的硫酸铵溶液渗入土壤和水源也会造成污染。
此外,稀土矿萃取分离过程中需使用大量的酸碱、萃取剂等化工原料,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污染也很严重。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明确禁止或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发展,稀土冶炼项目也被列在其中。因此,稀土产业必须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王国珍表示,过去稀土价格没有计入环保成本,随着“环保门槛”的设立,有利于稀土行业优胜劣汰,加速该行业的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