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穿上重约20斤的铅衣,减少射线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日本核泄漏事故中,“福岛50勇士”冒着核辐射的危险留守。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勇士”。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医护人员,每天穿着20斤的铅衣,在辐射线中工作。
昨日,记者走进省立医院的介入治疗室,亲身体验“铅衣人”的工作。
工作10小时相当于拍千次胸透
在进入介入室之前,医护人员就告诉记者,介入治疗室是一个充满辐射线的地方,一台介入手术下来所“吃”的辐射线相当于普通放射科医生一年的量,连续工作10个小时,就相当于被拍了上千次胸透,而普通人一年最好不超过3次胸透,所以必须穿上铅衣。
医护人员帮记者穿上铅衣后,记者心有顾虑地走进介入手术室,探访辐射源。医护人员指着一台大型血管造影机介绍,这就是放射辐射线的“罪魁祸首”。辐射线从手术床下的发射器里射出,穿过手术床和患者的病变部位,射入手术床上方的接收器里,将影像呈现在安置于手术床一侧上方的屏幕上。“不同于放射科的医生,可以在另外一间房子里通过透明窗操作,我们必须置身于充满辐射线的屋子中手术,直面辐射。”医护人员告诉记者。
【辐射线下的“勇士”】
为更精准手术,有时放弃防护
中午12点,刚给一名孩子做完心脏手术的省立医院院长助理王玉林脱下重重的铅衣走出介入室,套在铅衣里的衣服已全部湿透。“穿着20斤的铅衣,一站几个小时,确实是个体力活。”王玉林说,每天介入中心都要进行20—30台手术,有时甚至达到40台。
在手术中虽有铅衣的防护,但医生的脸部、手部和踝关节以下部位是被暴露在了辐射线下。很多时候,为了能更精准地进行手术,医生们甚至要摘下一些防护设备。“比如,防护眼镜虽能有效防御辐射线,但非常沉,有时影响手术进程。”介入中心导管室护士长刘继英告诉记者,王医生的眼睛就因此患上了放射性白内障。
王玉林说,“正常人的白细胞数在4000到10000,但我们的医生很多都在3000左右”在介入中心工作的医护人员,基本是已有孩子的人。因为在辐射下,会使细胞变异,增加畸形儿的出生概率。
王玉林介绍,直接暴露于X射线下的辐射,不同于核辐射。这种射线的辐射如同开关灯一样,机器开启就会有辐射,机器关闭辐射就消失,并不会让医生成为一个新的辐射源,辐射造成的损害都由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承担。
X射线辐射是种电离辐射,它对人体的伤害是一次性的,但一次接触X光射线危害不是很大,最大的危害来自于日积月累的照射。
专家指出,虽然X射线辐射的危害来自日积月累,但一些X光检查还是有创性的,可能给患者带来永久性伤害,所以不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接触放射检查。儿童、孕妇最好不接触放射线。但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也不用担心,因为手术是一次性的,一般的患者是能够接受这个剂量的辐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