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关总署、环保部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实施已近半年。《办法》明确规定了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等九项'禁令'。从这半年的实施效果看,笔者认为,这些'禁令'正推动我国规模高达数千亿元的再生资源行业进入重塑期。
作为资源回收产业大国,我国是塑料、废旧金属等固体废物进口大国。2010年,我国废纸、废塑料、废五金、废钢铁、铝废碎料、铜废碎料等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际进口量就达4000多万吨。然而,自从新规实施之后,在废塑料进口加工集聚的地区,原先大量无进口许可证却从事固废回收加工的企业如今陷入'断粮'窘境。'禁令'使得这些'黑户'不得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在某种意义上规范了固废再生市场的运作,并且加速了行业的整体转型。
老路子不一定总有出路,只有经历新规阵痛,再生资源行业才能获得新生。像这样的行业重塑对其本身来讲无疑是件利好之事。往小处说,由于进口门槛高了,进口货物的码头及周边环境改善了很多。而且好处不仅如此,有数据显示,广州关区进口废金属平均单价上涨了8.7%,高于全国海关平均进口单价近60%;废塑料平均单价上涨了7.7%,与全国海关平均进口单价基本持平。这表明在进口数量下降的同时,珠三角地区进口固废的质量和标准在不断提升。这种提升,势必会带动国内的再生资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笔者看来,《办法》也有望刺激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现有基础上,加强监管,并扶助中小型企业在行业的洗牌中站稳脚跟,规范市场的运营机制,那么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就会少走弯路,让'禁令'真正成为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