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方一再强调,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外用户,更不是想通过这种办法进行贸易保护,而是出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的利用和发展,但是仍然遭到欧盟、美国、日本相继发难。这是为什么?我国到底有没有违反《入世议定书》中的承诺?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点评到:
林伯强:日美欧盟的心理状态以及反映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曾经为全世界提供90%以上的稀土,现在突然大卖家不见了,价格高了,那么这种不满意的程度是可以理解的。但反过来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今后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发展,中国的资源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中国今后可能面临什么都稀缺的问题,包括稀土,所以在稀土方面肯定不能走老路,低价出口,高价买入。
工信部部长苗圩说一旦中方被起诉将会主动应诉,主动应诉和被动应诉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林伯强认为主动的应诉就是更积极的准备:
林伯强:主动的应诉就是更积极的准备,吸取上回在其他原材料方面遭到的挫折。当然如果败诉可能短期的出口需要增加,但是只要政府有意识要进行资源的保护,其实办法很多,发达国家都在真么做,目前诉讼外贸的纠纷基本上是在销售环节出现,今后中国应该更多的在增长环节及流通环节,比如资源税是不是收足,环境税是不是收足,需要全面审视资源政策,要想一下为什么发达国家有那么多稀土不开发反而让我国来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