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稀土的话题成为关注焦点,中国资源类产品正陷入国际社会的深度博弈之中。欧美围绕稀土展开的口水战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假象:稀土是一种特别稀有资源,且几乎全部在中国。但事实是,中国以36%的稀土资源量承担了90%以上的全球供应,而且中国的供应也并非不可替代。稀土供应的责任需要全球共同承担。
中国是最大的稀土供应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份额从1995年的55%上升到了2008年的96%。但同时中国目前的现状也令人担忧:恶性竞争、乱采滥挖,稀土开采基本是零环保成本。不论从资源量还是从环保压力上来说,这种靠一国供应全球的格局不可能长久持续,中国已无力承受。为此,中国政府不得不出台稀土资源管控政策,其目的是保护环境,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中国并不是唯一拥有大量稀土资源的国家。从稀土资源勘探反馈的信息看,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9%、13%和5.4%。其中,由莫利矿业公司经营的美国芒廷帕斯矿山,是中国以外地区已发现的最大稀土矿山,其产量一度占全球稀土总产量的70%,开采和加工的稀土材料可满足全球大部分需求。只不过后来发生放射性物质废水外泄事故,该矿停止了部分稀土产能。还有不少国家关闭自己的矿山,转而从中国进口,并不是这些国家不具备开采稀土的资源和技术双重条件,而是不想付出相应的环保代价,不想动用自己的战略储备。
随着中国实施出口配额制和稀土产品价格上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在国际稀土市场上,与其一棵树上吊死,不如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纷纷开始重启或加大稀土资源开采。美国钼矿公司在2008年恢复了芒廷帕斯稀土矿的生产,预计2012年稀土氧化物产量将升至19050吨;拥有海外第三大稀土矿的南非稀土公司Frontier正试图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澳大利亚重量级的稀土企业莱纳一直筹划在马来西亚建稀土分离厂,预计2012年可以进入市场;日本信越化学则表示要在越南建立稀土回收厂。在日本、美国和欧盟三方3月28日于东京举行的稀土问题联合专题会议上,日本经产省政务官北神圭朗强调,有必要推进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中国以外地区的稀土资源矿山开采,促进稀土供应渠道多样化。
因此,所谓中国稀土供应不可替代,实际上不可替代的是中国不计环境成本提供的低价稀土。有机构预测,到2015年,全球稀土需求将达到17万吨,中国以外的稀土产量将从2010年的5000吨增加到5.5万吨。如果世界范围内其他稀土储量启用,完全能够弥补中国行业整顿带来的产量下降缺口,全球稀土供给毋须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