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稀土研究院院长杨占峰接受中央台记者采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应对针对稀土的国际诉讼,中国的策略最好是能拖则拖:
霍建国:不会马上就有结果,它这个工作一般要经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至少一年以上。我们觉得先让他们去工作,在过程当中有些环境、有些条件会发生变化,过去类似的案件一拖能拖一两年。
霍建国说,“拖”字方针的目的是,以时间换空间,来逐步赢得诉讼的主动权:
霍建国:一个是我们的管理手段适当做些调整,做到内外一致。另一个国际稀土原材料它也有一些替代品,目前也有一些其他的生产安排,到那个时候供求关系也不像现在这么紧张,不一定那么计较案件的结果。
欧美日国家关于出口限制的指责并不成立。稀土出口配额从2005年就已经开始实施,而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的稀土出口配额一半没有使用,今年的配额也没有发生调整。
稀土下游应用企业——包头市长安永磁电机的孙经理告诉记者,去年稀土材料的价格涨得有点凶:
孙经理:咱们说铷的价格,09年左右的时候是一吨8万块钱,去年已经涨到了200多万,永磁材料的价格原来就是几百块钱一公斤,去年涨到两三千块一公斤。
包钢稀土研究院院长杨占峰认为,价格上涨正是欧美日起诉的真正原因:
杨占峰:他们占惯了便宜了,突然价格回归正常了,他们感到不舒服了。
杨占峰说,过去价格低是因为好多成本没有并没有算进去:
杨占峰:特别像白云鄂博这样我们是随铁一起开采,如果作为单独的稀土矿有开采成本,现在开采、资源和环境成本都算到铁里头了,这些成本和税费从原料上就应该体现,但是我们没有体现。
2011年国家正式启动了稀土资源税的征收,每吨稀土矿征收资源税60元,光这一项税费就使原有开采成本增加了一二十倍。
以资源税的方式来加大对稀土矿保护性开采的力度,这样的举措应该说很有必要,也为后期将相应的税收返还给上游企业用作环境治理留下了操作的空间。
以江西赣州为例,去年全年的稀土行业收入329亿元,但初步估算的环境综合治理成本高达380亿元,入不敷出。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彩凤认为,这样的破坏性开采,值得我们反思:
王彩凤:我们遗留了很多资源浪费、环境治理等一些很急迫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因为环保限制生产,他们提起诉讼完全是没道理的。
问题还不止于此。杨占峰说,在过去的稀土产业全球分工中,我们处于劣势:
杨占峰:我们过去的好多精力,都放在了开采、提取、分离、冶炼,搞成我们认为是成品,实际是初级原料给了他们,他们不开采也不在上面下功夫研究,倒好把他们的精力腾出来做后端的研发,掌握了尖端技术,有很大面积的专利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