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区委书记梁杰鸿在省党代会上认真阅读省委工作报告中有关新型工业化的内容。
乐山市五通桥区探索出一条以循环经济发展为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从四川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四川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
在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奇葆代表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
作为“两化”互动的核心新型工业化,也成为未来五年四川“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如何继续向更深远迈进,工业科学发展的道路如何走?回首过去五年,四川多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其中不乏成功案例。
5月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在深入乐山五通桥区调研时,对乐山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做法和经验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值得好好推广。
从传统工业基地到新型工业化基地,五通桥区用了约五年完成了华丽转身,一跃成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其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又有那些经验可以借鉴?
今天,我们就从乐山市五通桥区这一微观区域出发,寻找五通桥区创新循环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脉络。以期能为四川更广泛的地区发现和提供一个新型工业化可供借鉴的参考。
过去的五通桥区也曾受到传统化工业的桎梏。作为四川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上个世纪末,五通桥区经济发展面临传统化工污染重、能耗高、副产物处理难、市场倒逼等重重困难。
据了解,过去五年,乐山市五通桥区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在循环经济上做文章。从生存出发,上联外引,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了企业内部、产业内部、产业与产业间三层次的循环方式和以卤水为基础资源向多晶硅为主的新能源方向、草甘膦为主的农药化工方向、稀土萃取应用加工方向等6条循环产业链,区域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传统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五年来,五通桥区累计在循环经济链上延伸出工业新产品25种,实现经济、社会双重效益。五通桥和着省、市委新型工业化的节拍,探索出一条以循环经济发展为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通桥区区域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经济发展呈现又好又快态势。五通桥区也因此先后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五通桥区委书记梁杰鸿介绍,受益于新型工业化,2011年全区GDP实现107.74亿元,是2006年的2.84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5亿元,是2006年的3.48倍。今年一季度,全区GDP实现32.9亿元,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5%,增速居全乐山市第一位。
五通桥区循环经济三个模式:
企业内部循环。五通桥区鼓励企业采用余热余压发电、能量系统优化等高新节能技术和先进实用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和实现废气、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降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曾视察过的富华集团内部已形成“卤水-烧碱及副产物液氯-草甘膦及副产物氯甲烷-有机硅及副产物盐酸-三氯氢硅及副产物四氯化硅-气相二氧化硅”循环产业链条,实现了企业的内封闭循环,副产气体回收利用率达到99%,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8%,水重复利用率达85%。此外,和邦集团内部已形成了“卤水-制盐-联碱”循环产业链条,每吨盐耗蒸汽量和综合能耗两项能耗指标为全国最低,每年可节煤7.2万吨、节电960万度。
产业内部循环。充分利用主产品、副产物以及废弃物作为开发下游产品的原料,促进产业之间共生耦合、互动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卤水-烧碱及副产物液氯-草甘膦及副产物氯甲烷-有机硅及副产物盐酸-草甘膦、三氯氢硅及副产物四氯化硅-气相二氧化硅”、“卤水-烧碱及副产物液氯-PVC副产物稀盐酸-稀土萃取-稀土应用产品”等多条循环产业链条。近年来他们还不断在链上生成项目、投资项目,产业链不断延伸,全区形成盐磷化工、硅材料、稀土应用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以稀土为例,发挥盛和稀土的龙头作用,实施2万吨分子筛、2万吨石油催化剂、1000吨钕铁硼、纳米级抛光粉等项目,促进稀土产业从萃取到应用延伸,2011年,稀土产业产值达35亿元,上缴税收3.2亿元。
产业与产业间循环。五通桥区积极推进盐磷化工、硅材料、稀土加工等支柱产业产品和副产物间循环利用,“吃干榨尽”。形成产品互换、优势互补、区域循环的生态工业网络。永祥公司建设100万吨电石渣综合利用生产水泥项目,有效解决了电视法生产PVC所产生的电视渣污染问题,该公司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已达95%以上。乐山吉必盛公司利用周边多晶硅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气物四氯化硅生产白炭黑,银邦硅业利用四氯化硅制备高纯烷氧基硅烷,全区处理四氯化硅达4.6万吨,产生经济效益2.8万亿元。推进机电装备业与盐磷化工、硅材料、稀土加工产业间配套,促进机械加工和铸造业、锅炉业快速发展。
结合“工业强区、港城一体”的发展要求和盐磷化工产业基地的优势,五通桥区以产业为支撑,发展循环经济,做长做宽产业链条。建成了盐磷化工、硅材料、机电及稀土应用加工产业三大基地。具体做法是,一是产业链上建设项目,二是产业链上配套项目,三是产业链上引进项目。
利用三个平台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引导企业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循环技术攻关。目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已建成企业研发机构76个。
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进革新,不断开拓新兴产业,依靠创新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新型工业化进程,五通桥区人用立足实际、敢于创新,探索出一条让自己活得更好的路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具有可参考价值的样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如五通桥区委书记梁杰鸿所言,五通桥区已将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发展巩固新型工业化成果写进“十二五”规划。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积极发展新一代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循环经济,推进新型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在五通桥区委书记梁杰鸿的描绘中,未来,五通桥区将全面建成山水园林新港城、优势产业集聚地、循环经济示范区。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五通桥正在无限拓宽、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