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铜净进口量大幅减少,出口量创新高。中国是全球精铜消费的第一大净进口国。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精铜净进口量占全球产量的14.15%。2012年精铜的净进口量虽然整体处于相对高位,却呈逐月下降态势,其中2月的净进口量为年内最高,达37.51万吨,4月的净进口量为年内最低,达24.55万吨,环比减少23.08%。4月精铜净进口量大幅减少的原因何在,后期进出口市场的变化又将如何?本文将对此予以分析。
铜净进口量的大幅减少,一方面在于进口数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在于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中国4月精铜进口量为27.29万吨,环比下滑21.1%,同比增长70.3%,4月单月进口量降至去年9月以来的新低;4月精铜出口量为2.74万吨,与3月的进口数量基本持平,创下自2011年5月以来的新高。
长期以来,中国精铜的进口增速被国际市场视为“中国需求”的风向标。然而近年来,部分国内企业为获取低息资金,进口了大量的“融资铜”。一方面,在远期信用证支付方式存在的背景下,铜的高单价使少量的铜可撬动较大的资金量;另一方面,作为世界铜消费的第一大国,充足的需求量使进口后转手套出现金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加。在国内资金成本高企的环境下,企业通过“融资铜”获得的资金可用于现金流周转、参与民间借贷或证券投资等。
过多的进口造成国内的库存位于高位,在实体经济萎靡的情况下,增大了去库存的压力,明显压制国内铜价走势,导致沪伦比值持续走低。2012年4月底,期铜的沪伦比值已降至7以下,远低于合理区间,创下近两年来的新低。过低的两市比价不利于进口以及保税区库存高企的双重风险大幅削减了市场的融资热情,下游消费企业需求疲软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贸易商的进口热情,导致进口数量环比大幅下降。
2012年4月的精铜出口量升至近几个月的新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伦敦铜库存从2011年6月的峰值约47万吨持续回落至2012年5月初的23万吨,让国际机构看到买涨伦敦铜的获利机会,另一方面传言国内大量的铜空头头寸,绝不是23万吨库存所能完全“消化”。在此背景下,某些国际大型机构利用其掌握的LME交割仓库,通过转移库存、拉抬铜注销仓单和现货升水的方式,人为提升LME铜价,从而使市场结构扭曲,沪伦比值进一步走低,境内外铜价倒挂严重。如此,进口一吨铜精矿或废杂铜加工成阴极铜在国内销售的亏损额远大于出口亏损额,国内铜企被迫向LME交仓或出口。
与此同时,国内铜企向LME交仓或出口铜,将改善境内外的供求关系,提高不合理的沪伦比值,并拉低LME的现货铜升水值,改善价格结构,有助于市场恢复正常。而在伦铜现货价格对3个月期铜价格升水且备有现货的情况下,国内铜企可以在抛出现货的同时买入伦铜期货,获得稳定的套利空间。
出口量的迅速增加造成国内保税区仓库的铜加速向LME仓库流动。5月份之后,LME的亚洲库存增加了近4万吨,显著改善了海外铜市供应紧张的格局。国际铜价大幅下跌,沪伦比值迅速上升,伦铜现货升水显著下降。截止5月30日,期铜的沪伦比值从5月1日的6.93升至7.43;而伦铜的现货升贴水值则从5月1日的升水97美元/吨快速回落至升水9美元/吨。国内反套头寸基本解套,达到铜企的出口目的。
而国内铜企适时中止了铜的海外交割计划也颇有深意。一方面,期铜沪伦比值的上升使两市价差大幅缩小,继续出口将出现亏损;另一方面,欧债危机继续恶化,面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铜市多空双方均退场观望,国内铜企也不例外。
当前铜的供需形势是:欧美经济疲软,中国经济今明两年软着陆的可能性较大,国内外市场对于铜的需求将有所下降。展望后市,在沪伦比值有所回升、国内库存压力得到缓解的情况下,后期精铜的进口量或有增加,但在国内终端需求仍显疲弱的情况下,增加幅度有限;由于国内仍存在很大一部分的融资铜,且伴随着5月铜价的大幅下挫,融资铜遭遇的亏损越来越大,融资铜的存在将继续令铜价承压,未来其主要的出路即为出口贸易,所以预计5月精炼铜的出口量将继续增加。总体看来,后期的铜净进口量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但降幅大大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