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报告指出,融资铜的整顿堪称中国的“雷曼兄弟事件”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铜进口和消费国,而“融资铜”业务的发展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国内的铜库存,尤其是保税区库存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增速明显。
高盛近期发布报告指出,融资铜的整顿堪称中国的“雷曼兄弟事件”。鉴于监管当局对包括外贸企业的整顿,中国银行业对“融资铜”收紧银根,这会对整个国内铜市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倒逼伦铜市场。
铜贸整顿导致铜库存结清?
铜融资规模到底有多大?监管部门一旦严肃整顿这一乱象会对国内铜市甚至是银行体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北京银行一位支行对公客户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因为在监管部门没有检查的情况下,银行的客户经理有一定的动机发生这样的行为,包括钢、铜、煤炭等很多大宗商品的进出口都存在这种状况,至于到底有多少这种交易是基于实际贸易的,具有很大工作量,需要银行每单每单去查。”
高盛的统计认为,2012年初以来中国短期外汇贷款中约10%可能与铜融资相关。根据不同的假设,其估测2013年4月铜融资在中国短期外汇贷款总额3840亿美元(存量)中占到350亿~400亿美元(存量)。更广泛地说,近年来中国保税区库存与短期外汇贷款一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不过,高盛认为这种好光景即将结束。随着外汇局《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将实施,铜贸企业压力正在与日俱增,这些企业的调整甚至会带动全球铜市的震荡。
根据外汇局5月5日给出的时间表,5月10日前对资金流与货物流严重不匹配或流入量较大的企业发送风险提示函,5月31日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向银行发布企业分类信息,6月1日起分类结果生效,不合规的企业将被划入B类企业重点监管。
鉴于本轮外汇局要整顿的重点目标就是信用证的发放和贸易公司的活动,为满足政策规定,高盛认为铜融资的各方都需要调整原有做法,而调整的结果有可能是铜结清,铜融资的全面结清可能为铜价带来下行压力,因为用于利差套利的铜从正回报/利差资产转为负利差资产。
对于虚拟铜贸而言,整个交易环节,至少需要一家境内具有进出口资质的发起企业甲、境外的出口企业乙(以香港为主)、甲境外分支机构丙以及境内银行丁。
为了避免被外汇局列为B类公司,参与交易的母公司及其境外分支机构可能会通过以下方法削减美元信用证负债:甲卖出流动资产来为美元信用证提供资金,而丙在境外借入美元为境外美元债务办理信用证展期。
这时的整体影响在于减少可用信用证的规模,进而可能影响融资铜交易。现在还不清楚一旦这些公司被划归B类将会有什么具体变化。不过,如果B类公司被禁止进行信用证展期,那么可能会加快融资铜结清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贸易公司可能被迫出售包括铜在内的流动资产,以偿还此前融资铜交易中积累的信用证债务。
对于银行丁而言,高盛认为为了满足外汇局规定,其可能会通过削减信用证发放及增加外汇(主要是美元)净多头的方式来调整资金头寸,这两种方式都可能会直接削减铜融资交易的总规模,并提高信用证融资成本。
而对于离岸企业乙而言,在没有较大收益的情况下,其可能没有理由支持让保税铜停留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之上。高盛认为,如果上述调整发生会导致大量保税港或到港铜流向境外市场,导致2014年境外铜供过于求。
“未来1~3个月中国市场向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市场涌入的额外现货铜可能至少将达20万~25万吨,占全球季度供应量的4%~5%,从而引发期货升水扩大并可能对现货铜价带来下行压力。”高盛的报告指出,而且现货市场也会倒逼期货市场。
高盛进一步调整其原有估价:“总的来看,我们目前认为8000美元/吨的6个月铜价面临下行风险。未来12个月来看,铜价短期内的进一步上涨将是良好的卖出时机。”
银行政策收紧
目前为止,外汇局对B类企业并未出台监管细则,高盛也表示不知道划归B类企业之后会有何种后果。
“可能划归B类面临的问题是提高保证金比例,强化资格审查和监管,另一种可能就是暂时停掉与铜相关的信用证,这是比较釜底抽薪的做法。” 金银岛首席分析师徐勇波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铜贸当中,铜融资应该还是少数。
徐勇波称:“我的一些客户的确有反映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停发与铜相关新的信用证。”
北京银行的一位一线业务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银行已经于去年下半年停止开具钢、铜、煤炭等大宗商品贸易相关的信用证,但同时很多沿海地区的银行在这个领域要比他们激进,对信用证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
“不过,现在应该没有银行继续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漠视的政策了,最近监管部门查得也比较多,相信现在这个开口已经极大缩小。”上述北京银行人士表示。
对于如何杜绝类似情况发生,徐勇波表示:“应该采取境内境外合同同时备份,进项和销项对应,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不过他也表示:“但不一定是市场最认可的方法。”
不过,也有外资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套利是一种自然的经济人选择,只能强化监管,但杜绝几乎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