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月进口同比不及预期。除大豆外,中国7月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较上月均出现了下滑,同比增长也出现回落。铁矿砂、铜矿砂等商品量价齐跌。
据海关总署数据,中国7月铁矿砂、煤炭和钢材进口量同比分别减少了2.43%、8.24%和13.27%。铁矿砂、铜矿砂、原油价格较上月分别下跌了0.76%、0.36%、0.75%。原油仍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涨幅回落了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商品的进口价格有所下跌,但实际上铁矿砂、铜矿砂、煤炭,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在7月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累计来看,除了成品油进口1738万吨,同比下降1%;1-7月份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262万吨,同比下降15.2%外,中国1-7月份的大宗商品进口量仍较去年要高。其中,1-7月份天然气进口3682万吨,同比上涨20.7%。1-7月份原油、铁矿砂、煤及褐煤进口量分别上涨了13.6%、7.5%和18.2%。
国君证券覃汉认为,7月出口回落更多是“涨价因素”支撑消退、结构性贸易摩擦以及季节性因素的结果。第一,石油价格在今年二季度明显走弱,可能“滞后”传导至出口价格,导致“涨价”对出口的支撑减弱。第二,从结构上看,7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大幅回落1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中国7月对日本、东盟等的出口还在提速),这种下滑幅度与美国经济数据的变动并不匹配,可能是贸易政策因素冲击的结果。结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等指标看,出口向好趋势并未改变,后续数据仍有反弹向上的可能。第三,部分出口可能被提前至半年末之前,导致6月数据“高估”以及7月数据“低估”。
覃汉预计,由于石油价格已经和铜等其他大宗商品之间出现明显的背离,极度弱势的油价在下半年存在“补涨”需求,叠加中美关于缩减“顺差”的协议可能会继续推进,商品贸易顺差在下半年或将承受更大的压力,这是外汇储备包括人民币潜在的“隐忧”之一。
国内原材料库存高位,进口动能仍在下降
国信证券宏观固收团队点评称,中国7月进口同比(按人民币计)14.7%,较6月下滑8.4%,增速大幅低于预期。大宗商品中,铜进口量逆势上扬,同比由负转正。但其它多数产品进口量同比下滑较多,7月塑料、铁矿石、原油同比分别为4.4%、-3.3%和11.2%,较6月变动-3.4%、-19.3%和-6.8%。整体来看,国内原材料库存高位,进口动能仍在下降。
7月出口增速转为下行。中国7月出口同比11.2%,较6月回落6.1%,增速明显低于预期。但进口下滑多于出口,贸易顺差继续恢复。中国7月贸易顺差3,212亿,较6月增加269亿,预计三季度贸易顺差月均在3,000亿元左右。
而中信证券诸建芳则认为,从进口数量上来看,虽然7月中国对原油、铁矿石和钢材的进口数量减少,但对大豆和谷物的进口则大幅增加,当前内需扩张的放缓仅仅是边际上,经济复苏的动能依然良好。
煤炭进口量降至5个月新低
随着中国政府环保行动进一步推进,抑制国内使用进口的廉价煤炭,中国7月的煤炭进口量降至5个月以来新低,为1946万吨。
中国煤炭进口量较上月下降了10%,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3%,这可能会引起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能源出口大国的担忧。不过,累计来看,从今年1月到7月煤炭的进口量为近1.53亿吨,仍然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8.2%。这说明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中国仍然对进口煤炭具有强大的需求。
导致7月煤炭进口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发布的一系列控制非清洁煤炭进口的文件。从7月1日起,中国政府禁止在小港口对煤炭进行卸货,并对外来煤炭进行了更加严格和彻底的检查,这导致装有外国煤炭货船在一些港口出现了积压。
但是,煤炭的进口量下跌可能是不可持续的。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对空调的使用量如此之高,以至于用于发电的煤炭开始出现缺口。
光大期货煤炭分析师张笑金表示,海关清查煤炭的行动将会持续40天左右。在对国内煤炭“去产能”和对国外煤炭进行清查的双重背景下,市场担心发电厂缺乏足够的煤炭用于发电,煤炭价格也可能会持续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