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凌晨,中石油公司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发生柴油泄漏,百余立方米柴油经过支流赤水河流入渭河。有关方面在成功回收50立方米泄漏柴油的基础上,正对泄漏至渭河支流赤水河的100立方米柴油进行处置。目前,赤水河和渭河沿岸水质已符合饮用标准。
输油管投产
即出现泄漏
据了解,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2009年12月29日晚投产,12月30日凌晨2时15分工作人员发现管线压力异常。经排查,2时50分发现柴油管线渭南分输站出站约2.75公里处泄油,当日13时许,漏油点被成功封堵。泄漏点位于华县赤水镇赤水村赤水河边,距河岸约40米,埋深距地面6米,距赤水河入渭口约3公里,赤水河入渭河口距离渭河入黄河口约70公里,泄漏点周围的麦田受到污染。漏油进入赤水河并流入渭河。经对漏油点开挖检查,初步分析事故原因为第三方施工破坏所致。
2010年1月1日,赤水河和渭河河面出现柴油污染现象。渭南市环保局相关人员表示,此次泄漏柴油量为150立方米,仅部分回收,有百余立方米泄漏。
700余专业人员
投入紧张抢险
泄漏发生后,渭南迅速成立了赤水成品油泄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全力配合中石油公司搞好抢险工作。市委书记梁凤民、市长徐新荣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应急抢险工作。中石油公司也成立了抢险指挥部,停止输油,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堵漏,并在赤水河和渭河设置隔油带,先后在赤水河上设置了15道隔油带,赤水河入渭河口以下30公里设置了10处12道隔油带。组织了中石油和社会20余支专业队伍700余人,动用车辆及机械设备130余台进行应急抢险,配置5台专业监测车进行水质监测,并在漏点上游开挖一条导流沟,将河水避开泄漏点导入下游,最大化地减轻赤水河和渭河的污染。
2日,相关部门专门从青岛空运来3吨凝油剂,撒在污染区域,并组织人员昼夜打捞污染物。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作出重要批示
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 “请环保部门协助、指导有关方面,采取周密措施,处置泄漏和污染,严防进入黄河,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批示,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立即派副省长洪峰赶赴现场指挥抢险。
为了坚决贯彻落实中、省领导指示精神,渭南市委书记梁凤民、市长徐新荣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应急抢险工作。副市长雷超武连夜主持召开了工作协调会议,安排部署应急处置工作。渭南立即成立抢险处置指挥部,雷超武为总指挥,分管秘书长、环保部门和华县、华阴、潼关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明确任务,迅速行动,日夜突击,全面做好抢险处置工作。要求市、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全力配合协助中石油做好抢险工作,提供物质帮助,保障抢险物资运输,要严防死守,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50立方米泄漏柴油
已成功回收
渭南同时启动了环境监测应急预案,渭南市抢险处置指挥部总指挥副市长雷超武连夜带领有关县市及有关部门领导赴现场查看险情,指挥应急处置,协调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应急监测,增加频次,由原来的每两小时一次提高到每小时一次,随时掌握污染情况;要求中石油公司不分昼夜加大抢险力度,增加防油隔油措施,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截至发稿时,渭南市委市政府和沿渭三县市政府和人民群众正在现场全力以赴做好抢险工作,抢险工作井然有序。
由于气温较低,漏油在水面形成膜状。目前已回收大量油水和油浸泥沙,河面浮油量明显减少,已基本控制了油污扩散。省、市监测站在赤水河及渭河设置了7个断面,每小时取样监测一次,潼关吊桥断面每半小时监测一次。目前事件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初步分析事故原因为第三方施工破坏所致。
昨日下午,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在柴油泄漏的河段,抛洒了2吨固油剂。其目的是使泄漏柴油成为固体以利于打捞。有关方面在成功回收50立方米泄漏柴油的基础上,正对泄漏至渭河支流赤水河的100立方米柴油进行处置。据介绍,多项措施的实施使赤水河和渭河沿岸水质已符合饮用标准。 相关背景 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是我国“北油南调”的一项重要工程,管道干线西起甘肃兰州,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5省,最后到达湖南长沙。该项目总投资81.53亿元,干线全长2134.4公里。
新闻链接 泄漏柴油未对黄河水质造成影响
据新华社电记者昨日从陕西渭南赤水成品油泄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了解到,经过抢险人员昼夜奋战,流入赤水河并流入渭河的柴油污染物浓度下降,目前未发现对黄河水质产生影响。
记者3日下午在赤水河与渭河的交汇处看到,河面上铺满了吸油棒、草袋子等,对河道内的柴油进行吸附。中石油管道局第一工程公司职工冯远告诉记者,从青岛空运过来2吨凝油剂,对流入河道里的柴油起到很好的凝固作用,现在河面上已经看不到油花了。
黄河流域渭南潼关吊桥水质自动监测站站长杜新黎告诉记者,从1月1日17时开始,监测站按照应急监测方案,在赤水河及渭河设置了7个断面,每小时取样监测一次。监测结果显示,设在潼关吊桥的断面,2日中午柴油浓度达到了最高,约是25.3毫克/升,随着治理措施的加强,3日10时,监测的数据已经降到0.479毫克/升,也就是说地表水完全达到了Ⅳ类水质的要求。目前未发现污染物对黄河水质产生影响。(记者石俊荣 王晓光 实习生张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