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拉动下,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钢材市场需求回暖,钢铁行业运行的多个指标好转,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情况有所缓解。
但与此同时,钢铁产能过剩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约1/4的钢铁及制成品依赖国际市场。2009年粗钢产能将超过7亿吨,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
事实上,国内钢材市场已经尝到产能过剩的苦果。2009年4月中旬后,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逐步回升,国内闲置钢铁产能不断释放,2009年6、7月份国内粗钢产量更是连创历史新高,在出口受阻等因素影响下,国内资源供应压力不断加大。2009年8月中旬,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开始大幅回落,到2009年9月下旬,线材、螺纹钢每吨价格回落超过1000元,中厚板价格也回落了近700元。
尽快抑制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对维护钢铁市场稳定,实现中国钢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钢铁业作为产能过剩的重点产业成为了首要的调整对象。《若干意见》指出,钢铁行业作为产能过剩行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市场倒逼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好有关产业政策,坚决抑制产能过剩,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实现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既是优化钢铁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又是抑制钢铁产能过剩的主要举措。政府应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情况的检查力度,并对落后产能企业实行严格的差别电价、水价政策,使其在经济上无利可图,迫使其主动退出。另外,淘汰落后产能应更多以环保指标和能耗、水耗指标作为标准。以设备规模作为准入标准的做法,会促使企业采取简单扩充设备规模和产能的应对办法,不但不能减少落后产能,反而会导致落后产能的增加。
钢铁行业要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加快技术进步、推进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整体装备水平虽然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近,但是在自主创新能力、工艺水平、质量控制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每年我国还需要进口700万吨左右的关键品种钢材以满足国内需要。因此,应鼓励和扶持大型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型产品以实现差异化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