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讨论制定阶段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初露端倪。26日,参与起草“规划”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在“2010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钢铁业基本确立了8条发展思路,分别为:控制产能过快增长,加快落后产能 退出;优化钢材品种结构,增强产品竞争力;加快沿海基地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立足世界经济一体化,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打造健康完整的产业链,适应钢铁行业发展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宝钢的湛江项目及武钢的防城港项目迟迟未获批复,使得发展思路中的“加快沿海基地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一项显现出钢铁业发展思路与国内目前执行的对钢铁产能的整体限制不相吻合。
力促沿海发展
“目前我国钢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布局不合理。”李新创在发言中指出,我国钢厂的产能布局呈现华北产能过剩、城市钢厂过多、沿海产能不足的布局弊病。“钢铁工业一半以上的矿石原料需要依靠进口,而我国众多的内陆城市钢厂在运输方面显然不具优势。”李新创表示,钢材消费和原料供应主要在东部地区,而目前沿海产能布局严重不足,“十二五”期间,钢铁产能的布局应遵循“加快沿海、沿江适度、内陆转移”的思路,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国内钢铁产能在沿海布局方面取得大发展。
而这一论调显然与国内目前执行的对钢铁产能的整体限制不相吻合。对此,冶金规划院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国内从北向南的海岸线上已经规划出了多个沿海钢铁项目,包括鲅鱼圈、曹妃甸、黄骅港、日照、防城港、湛江等,但中央层面对单一项目的迟迟不做批复让钢铁产能的转移举步维艰。“如果在金融危机期间,我们完成了沿海钢铁项目的建设,现在国内的钢铁产能布局将优化得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将更强。”
上述人士认为,由于金融危机期间各项制造成本较低,是最适宜进行产业布局调整的时间区间,可惜的是,国内限批新项目的产业政策让中国钢铁业错过了这一难得的转型机会。
据了解,正是由于目前国家对钢铁产业的政策限制,使得宝钢已被迫修改其湛江项目的规划,缩减整体产能规划。而这一举动在业内看来,无疑是浪费了湛江的港口优势,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更为不利。
“很多人认为我国的钢铁业已经达到饱和点,但我认为钢铁业仍然具有发展空间。”李新创表示,钢铁工业达到饱和有三个条件,其一,实现工业化;其二,人均GDP达到4500-6000美元,其三,产业结构调整到位;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钢铁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五大产业问题待解
除产业布局不合理外,中钢协还提出了我国钢铁业面临的另外五大问题,包括资源保障不力,行业效益差;落后产能过多,环保压力大;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不规范;技术创新滞后,研发能力弱;产品延伸不够,服务水平低。
尤其在产品延伸方面,中钢协表示,由于钢铁企业的市场开拓不足,造成我国钢铁业无论在低水平装备还是高水平装备层面都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钢铁企业产品雷同,缺乏特色。
2009年底,国内热轧板带材能力已达到3.6亿吨(其中窄5550万吨,中宽2420万吨,中厚7590万吨,宽2.09亿吨),装备水平现代化机组占生产能力份额逐年增加,随着新建生产线逐步投产,产能集中释放,造成钢材市场阶段性结构过剩,钢材售价下降较快。
中钢协方面称,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扶持帮助企业解决这方面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