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第一大省内蒙古近期连续出台3个政策性文件,抬高了新进入的风电开发企业准入门槛,同时,到“十二五”末,全区风电开发企业将由目前的70家左右整合至25家以内。
在全国风电开发狂飙突进的背景下,内蒙古或将成为风电开发整合重组的先行者。
外送不畅难题下的产能扩张
近年来,内蒙古风电装机出现“井喷”,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3月底,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为114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30%以上,稳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
今年初,内蒙古发布了《“十二五”风电发展及接入电网规划》。根据该《规划》,内蒙古“十二五”风电发展的具体目标为,到2015年全区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300万千瓦以上,实现风电三峡的目标。其中,蒙西地区2000万千瓦,蒙东地区1300万千瓦。
然而,与风电开发企业的意愿相比,这一目标显然“保守”。按照五大发电集团的“十二五”风电装机规划,每一家都超过了千万千瓦,这将明显超出内蒙古“十二五”期间风电的发展目标。
此外,京能、中广核以及其他央企和地方国企,包括外资企业,均在内蒙古有雄心勃勃的风电发展规划。
内蒙古能源开发局局长王秉军曾算过一笔账,按照风电场年均发电小时数2200来算,风电企业是赚钱的。如果不加控制满足开发商的要求,一旦产能过剩,势必全行业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风电产能放量扩张是在风电并网难题尚未完全解决的前提下进行的。受制于本地消化有限、外送通道不畅,内蒙古始终深陷“有力发电,无处送电”的窘境,大量并网风机经常性“弃风”。据统计,2010年内蒙古风电企业因“弃风”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元。
内蒙古发改委一位官员表示,目前当地已经投产的风电项目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万千瓦,再加上在建的700万千瓦,以及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的1600万千瓦,2015年的装机目标就已经完成了,控制新上项目的装机容量势在必行。
抬高门槛内部整合
内蒙古新近制定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提出,对申请开展分散式接入以及5万千瓦以下风电项目前期工作的企业,其净资产总额不低于10亿元,或者连续3年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
对申请开展大中型风电场前期工作,企业的准入条件则更高,《实施细则》规定,企业净资产总额必须在20亿元以上,且已在自治区投产风电装机规模不得低于50万千瓦。
在此之前,内蒙古还制定了《推进风电企业整合减少主体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风电开发的准入条件,并对全区现有企业以重组、兼并、联合和托管等方式减少运营主体,推动资源向大企业集中,将区内70多家风电开发企业压缩到25家以内。
内蒙古还改变过去风电开发与风电设备制造挂钩的做法,对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风电开发权做出限制。
内蒙古电力行业协会一位专家认为,如果说抬高准入门槛是为了控制总量,防止全行业亏损,那么,整合压缩开发主体则主要针对目前风电开发的混乱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五大发电集团在内蒙古广阔的地域设立的风电开发子公司,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
内蒙古能源开发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刘东升表示,原本是为了更好地开发项目,结果却出现了同一集团下的不同子公司分别来要项目的情况,给开发管理造成许多人为困难,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企业和行业的管理水平。
"25家"是一个指导性目标,并不是强制的,也不是淘汰性质的,而是内部整合。”刘东升说,“我们希望拥有多个开发企业的发电集团成立一个统一的办事机构,申请项目时不要分散申请,而是办事机构申请到项目后再进行企业内部分配。”
强者时代来临
内蒙古能源开发局官员表示,抬高准入门槛并不是排斥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而是为了避免浪费和低水平建设。
按照《实施细则》规定,25家主体将以五大发电集团和地方龙头企业为主,并在电网接入上优先考虑安排主体企业发电上网,中小企业则安排分散接入。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受益的仍是以五大发电集团为首的风电开发巨头。这些企业不仅建设速度将加快,而且会在电网接入上享有政策优势,收入将大幅增加,进而直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风电开发强者时代已经来临。由于内蒙古“十二五”的风电开发额度已经分配完毕,新的业主想再进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记者了解到,面对已经上演的行业洗牌,原本想大举进军风电领域的一些企业开始悄然离场。
刘东升表示:“目前的指导性意见是暂时性的,如果以后风电送出问题得到解决,风电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具备资格的企业还是可以进入。”
内蒙古电力公司总经理张福生透露,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7条特高压通道,起点都确定在内蒙古,如果顺利投产,蒙西电网的风力发电比例将突破25%。
这个规划实现后,内蒙古电力外送能力增加5000万千瓦以上,采用“风火打捆”外送,可为风电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但电力外送涉及多方协调,“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