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一条来自日本的小道消息在中国市场传播:考虑到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未来日本汽车制造业将有可能完全向中国倾斜。
来自坊间的消息虽未能得到本田方面的证实,但业内人士分析,地震之后,尽量降低不可抗因素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日本业内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汽车市场对日本汽车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假设有一天中国市场不再有日本汽车出现,这对于日本汽车产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其实,传闻是否被证实已经无关紧要,近日,日本汽车产业频繁向中国投资,其密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5月30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和江苏丹阳市政府共同启动以“日本中小企业汽车零部件集群”为主的丹阳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园;6月7日,日本最大汽车制动系统原厂供应商——爱德克斯(常州)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江苏常州,并经工商设立核准登记;6月13日,由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矢崎集团投资15亿元的日本矢崎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湖北孝感高新区;6月14日,由官民共同出资成立的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宣布,计划涉足由日本中小企业共同在华成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经营。
在过去的一年中,日本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增长12.2%至64.66万辆,而丰田则销售84.6万辆,同比增长19%,远远超过全球增幅。日产汽车在中国内地的产量大幅增长33.9%,达101.2万辆。
虽然中国不是拯救日本汽车的惟一要素,但中国却有能力和容量承载着拯救日本汽车业的希望。
日本汽车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今年的地震对于日本汽车产业来说是致命打击。据日本财务省于5月25日公布的4月贸易统计初值显示,汽车出口额同比锐减67%,为2553亿日元,创1979年1月以来最低纪录。
丰田公司6月10日宣布,该公司2011财年的净利润将下滑31%,至2800亿日元(约合35亿美元);本田汽车公司也宣布,预计该公司本财年的净利润将同比下滑63.5%,至1950亿日元(约合24.4亿美元),两者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均为日本地震造成公司全球产销量出现大幅缩水。业内人士分析,在未来的数年之内,丰田、本田都将饱受地震之苦,进而影响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地位。
灾难的“蝴蝶效应”无法规避,地震对全球汽车产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由于缺乏来自日本的汽车零配件,多家德国汽车制造厂不得不暂停生产。这些汽车工厂短缺的零配件主要和电子芯片有关,芯片断货直接影响到德国汽车制造业。美国福特汽车也曾发出警告,因为来自日本的零部件短缺,该公司可能放缓或暂停其亚太地区的生产活动。
日本汽车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凸显了日本汽车产业在全球的优势。为了预防类似的风险,很多国家汽车巨头开始在全球重新打量,希望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或建立相对安全的生产基地,而不能完全依靠日本。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会成为很多国家首选的合作伙伴。一方面是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大国,本身中国就是经营重心,在本土化生产的优势显而易见;另一方面是中国许多地方设立的汽车或零部件产业园区,能满足零部件产业化问题。因此,不止是日本,美国、德国等汽车零部件巨头早已在中国进行了投资。米其林、江森自控、德尔福、伟世通等跨国零部件巨头,他们对中国的布局甚至早于日本企业。
有专家分析,随着中国对日本汽车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日本希望在中国本土化生产以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这势必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另一方面,中国许多地方政府希望发展汽车产业,由此带动当地产业链,一些地方汽车产业园或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兴起,都用优惠的条件向外资伸出橄榄枝。尽管中国零部件产业缺少核心技术,但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加之过去中国零部件企业很多具有OEM经历,因此在加工技术上不用担心。中国零部件企业最缺的是核心技术。与中国零部件企业合资,是外资的一个捷径。在满足中国市场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自有网络销往国际,这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变成外资重要的出口基地
日产全球CEO卡洛斯-戈恩曾说过:“灾难后也有好的机会”。这个机会是指震后日本零部件供应链的深化改革所带来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回报的可能。日本供应链改革主要体现在海外工厂周边建立具有较高深度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将分散车企和供应商面对突发事件带来的绝对风险。
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中国市场环境是吸引日本汽车产业(中小零部件业)集体进入的最佳选择。对日本零部件厂商而言,供应链调整的过程中,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是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等新兴制造业国家汽车需求规模的扩张,日本本土零部件供应的压力日益加大,在中国建厂将是成本降低的方式。未来中国的市场潜力不仅体现在新车制造方面,也体现在零部件供应方面,这将给日本零部件厂商带来更大机遇。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汽车零部件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不是偶然,日本的产业海外转移上世纪就已开始,大地震后,部分行业协会再次提出加大转移力度。
抛开日本地震因素外,从日本、美国、德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可以发现,这一轮的投资和过去有着本质的不同,外资在中国的战略投资比例越来越高,而非早期的规模投资以及限于在中国销售这一形式。这和中国汽车市场持续走高有必然的联系。日本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对华投资战略从对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向国内销售与出口并重转变。为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将加强与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国汽车零部件核心骨干企业的战略合作。
而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技术研发力量也在不断增强,过去他们很少强调在中国进行技术研发,旨在适应汽车零部件对华原材料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本地化。日本汽车生产和零部件企业将改变“日本研发,海外生产”的传统模式,加强在华适应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
新华信公司汽车产业研究服务部研究经理回玉梅表示,日本企业过去将核心制造放在本土,在物流上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即便向欧美企业供货也非常有效,但该体系因为地震原因被打破。鉴于过去经验,日本整车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多在两三年之内就能收回成本,因此汽车零部件跟着进来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有人说,日本汽车产业有一个中国梦——借助中国的产业优势、投资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日本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已经成为日本震后重修产业链,再塑汽车强国的梦想之地。对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中国是具有潜力的汽车市场,协会将进一步促进日本零部件企业向中国的业务发展,日本汽车产业供应链在中国也会得到更好地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