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光伏最上游产品多晶硅跌破35美元/公斤,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累计下跌超60%;而晶硅组件为1.1美元/W,今年以来价格累计下跌约40%。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2009年以来随着行业回暖,光伏企业变着法子排队上市,借壳、IPO、分拆海外上市,等等。但到了2011年,光伏产品基本面逆转,全行业面临亏损,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暴跌。始料不及的“冬天”也打乱了光伏企业资本运作的步伐 市场环境变化借壳遇坎
11月1日,*ST远东宣布,公司拟对吸收合并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方案进行调整。
永祥股份借壳*ST远东上市的重组方案刚刚于10月18日公布,仅仅过了13天,重组方案就要调整。原因是什么?*ST远东证券代表叶涛告诉记者,重组预案财务数据是以6月30日之前的市场情况做的,而拟注入资产产品价格最近变动很大,原方案对价不尽合理,因此需要调整。
永祥股份主营多晶硅,现产量1000吨,另3000吨在试产;原重组预案评估机构以多晶硅约31万元/吨左右对未来盈利进行预测。但9月以来,多晶硅价格由33万元/吨跌至21万至24万元/吨,跌幅超过30%,原定盈利预测难以实现。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ST远东所遇最大挑战或许是永祥股份未来能否盈利。
与*ST远东处境相同的还有ST博元。ST博元9月29日披露,拟以12.88元/股向瑞晶科技全体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后者持有的瑞晶科技100%股权;若本次交易完成后,瑞晶科技实现借壳上市。截至2011 年6 月底,瑞晶科技设计能力为年产多晶硅电池片425MW、电池组件75MW。
今年1至9月,光伏电池片及下游组件价格如雪崩般直线下降。如组件价格由年初1.6美元/W降至1.1美元/W。这一价格让很多企业已经无利可图;瑞晶科技盈利能力同样堪忧。
除了借壳,拟IPO的光伏企业还有好几家。1月,日地太阳能进行IPO环保核查,拟募资投向400MW太阳能电池项目和350MW多晶硅片项目;3月,公元太阳能IPO进入环保核查阶段,拟募资投向为1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项目;4月,恒基光伏进行IPO前的环保核查公司,拟募资投向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硅片;8月,福斯特进入IPO前环保核查,公司主营太阳能电池胶膜制造;10月,晶盛机电进行IPO环保核查,公司主营晶硅铸锭炉生产。行业突变,这些公司IPO变得扑朔迷离。
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引发的风险已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记者注意到,今年9月30日,刚刚拿到亿晶光电借壳重组批文的海通集团(600537,股吧)公布了修订后的重组方案,其中多条内容涉及价格波动,如:补充披露了多晶硅材料价格波动对亿晶光电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补充披露了亿晶光电盈利预测数据的完成情况说明,补充披露了亿晶光电应对多晶硅材料价格波动的有效措施。
亿晶光电借壳海通集团预案最早发布于2009年9月,当时光伏市场正处于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今年7月,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海通集团重组方案,获有条件通过。
由于光伏产品价格剧烈下挫,海通集团重组方案利润补偿部分进行了三次变更。2009年12月,海通集团重组草案提及《利润补偿协议》约定,亿晶光电2009 至2012 年实现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不低于12亿元;2010 年12 月,海通集团又与亿晶光电股东签署了《利润补偿协议之补充协议》,具体内容未公布;2011 年1 月,海通集团与亿晶光电股东再次签署了《利润补偿协议之补充协议二》,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亿晶光电2010 年度、2011 年度、2012 年度及2013 年预测净利润分别为30442.01 万元、34890.26 万元、36658.39 万元和33892.46 万元;如果在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3 年内,目标资产的实际盈利数如低于净利润预测数,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根据利润补偿协议及其补充。
相比第一次利润补偿方案,最后签订的利润补偿协议注重每年盈利的稳定性,同时利润承诺年限延长了一年。
亿晶光电于2003年设立,属于较早涉入光伏产业的企业,公司是国内仅有的几家拥有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且产能在200MW以上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光伏行业跌入艰苦时期
由于产能增速远远超过需求,去年四季度以来,光伏行业遭遇痛苦的价格快速下滑。
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IMS Research数据显示,2010年11月,太阳能电池组件均价1.9美元/W,到2011年6月,电池组件均价已跌至1.2美元/W,累计跌幅达37%;之后组件均价跌价速度趋缓,11月初均价为组件1.1美元/W,累计跌幅42%。
多晶硅价格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大幅下跌,均价由80美元/公斤下调至11月初的37美元/公斤,其中10月份累计跌幅就超过30%。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光伏产品价格下调,是光伏价格暴跌后反弹过程中的又一波急跌。以多晶硅为例,晶体硅最初是半导体原料,受太阳能需求拉动,晶体硅料价格由2006年的36美元/公斤迅速往上蹿,至2007年12月已达约400美元/公斤,随后受金融危机和产能扩张的影响,2009年初大幅下跌至50美元/公斤。2010年6月以来,受太阳能电池组件需求旺盛的带动,多晶硅价格回升,2011年一季度均价曾超过100美元/公斤,但随后一跌下滑至今。
2011年光伏产品价格再次暴跌,最核心原因在于产能增速远远超过需求增长速度,并在2011年达到高潮。
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接近33.6GW(包括薄膜),需求仅20GW。IMS Research预测,2011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50GW,同比增54%;而实际需求量仅23GW,同比仅增长了19%。
生意社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多晶硅总需求量为4947吨,总产量仅为287吨,供需比仅5.8%,到2011年,国内多晶硅总产量约达8.25万吨,总需求量约为4万吨,供需比例为206.25%。
产能增速远远超过需求增速,使光伏产品库存大量增加。
全球光伏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并以德、意、西班牙等国为主,其中德、意占比超过50%。2011年2月,德国通过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方案,即以当年3至5月的安装量来测算年度安装量,当年化装机规模低于3.5GW,才不会下调光伏上网电价,否则装机量每增加1GW,光伏补贴下调量将增加3%。2011年5月,意大利出台“第4 号能源法案”,决定以2011 年6月1 日至2012 年12 月31 日来确定2013年至2016 年最终补贴比率。政策的不确定性致使市场观望情绪渐浓,影响欧洲光伏装机市场的持续增长。
欧债危机导致的融资困难,对欧洲太阳能电站建设、光伏需求带来更为直接、致命的影响。许多业内人士透露,2011年欧洲深陷债务危机,商业银行担心未来,放贷极为谨慎,电站建设资金难筹。
IMS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德国光伏电站装机量为3.4GW,去年同期为5.5GW;预计全年为6.5GW,而2010年为7.4GW。意大利今年前9月报备光伏装机量为4.2GW,去年同期为3GW。“这仅是报备数,实际装机还要看融资情况。由于项目融资情况不容乐观,意大利2012年光伏电站装机量预计会下降40%左右,全年装机量为3.5GW左右。”IMS Research光伏行业资深分析师谢锋透露。
“现在的光伏产能到2015年都够用。”一位研究光伏多年的专家表示。
华泰联合光伏研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认为,光伏行业艰苦的日子很长,现在看到的只是风险,还看不到什么时候会有机会。
中美市场需求维系希望
欧洲何时走出债务危机,尚难判断,中国企业把光伏未来寄希望于国内和美国市场。
中国已经是光伏制造大国,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预计达到40GW,多晶硅预计产量8.5万吨,分别占全球产量的80%和85%至90%。在欧美陷入债务危机,经济增长不确定的背景下,8月1日,国家发改委适时出台了业界期盼了很久的统一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政策规定,年内建成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明年起为1元。业内认为,标杆电价的出台,将使得中国光伏市场进入一个发展的快速道。
光伏上网电价政策出台后,为享受1.15元的补贴政策,中国尤其是青海省掀起了光伏电站抢装热。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中国光伏安装有望达到2GW,而2010年以前累计才800MW(1GW=1000 MW),今年是往年累计总量的2.5倍。
研究光伏多年的王润川认为,2010年中国光伏市场仅占全球市场的3%,2011年虽增长较多,但由于基数太小,指望中国市场拯救光伏行业,目前来看不可能,仅仅只是缓解一下而已。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李先生告诉记者,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要求达到10GW,相当于每年新增2GW。到那时,中国光伏将进入最好时期。
美国是另外一个众望所归之地。2010年,美国光伏需求如中国,仅1GW左右。但国际光伏研究机构Solarbuzz7月6日公布的《美国交易跟踪报告—2011年七月刊》显示,目前美国非住宅光伏筹备项目已逾17GW,这17GW容量共包括601个项目,规划截止日期均到2015年。分析人士称,美国加州政府实行高价收购光伏上网电力的政策,其他各州潜力也较大。
但是,10月19日,美国7家太阳能制造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贸易申诉,指责中国太阳能企业在美国及全球市场上“倾销”,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征收超过100%的反倾销关税。美国商务部将于11月8日左右决定是否立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人士称,由于美国法律的特殊性,一旦“双反”被立案,结果很可能会加征30%至40%的关税,中国光伏企业将非常被动。因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等正组织企业积极与各方交涉,争取主动。
资料显示,相比2010年同期,今年以来中国输往美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增幅高达240%。
“双反”的背景是,一些美国光伏企业已出现了破产,而且,无论是美国企业,还是日本、欧洲公司,都几乎失去了当地的市场份额,中国生产商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份额在逐步提升。
华泰联合光伏研究行业王海生认为,“双反”使美国光伏产业增长变得不确定,而且即便美国企业胜了这场贸易战,采购成本增加也会影响美国光伏电站投资商的积极性。
“2011年光伏行业"入冬",2012年要挺过去,2013年走出困境期,到2015年才是中国光伏业最好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李鹏表示。
业绩骤降催生行业洗盘
“冬季”突如其来,但有些龙头企业却逆市扩张,被认为是有意挤兑小企业。
无锡尚德电力是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公司201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尚德净收入为8.31亿美元,净亏损为2.59亿美元,而今年第一季度盈利3193万美元。
尚德电力是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组件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11月7日,公司股价为2.7美元/股,而在2008年最高时曾超过80美元/股。
江西赛维也是全球光伏龙头企业,今年二季度亏损8771万美元,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35亿美元。江西赛维11月7日股价3.8美元,2007年最高时超过70美元。
国内资本市场最近两年曾掀起光伏企业上市潮。向日葵、超日太阳东方日升均在2010年下半年上市,由于募集到较多资金,各公司扩产倾向明显。向日葵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6273万元、6922万元和-3464万元;超日太阳今年单季度净利润分别为3799万元,9401万元和1亿元;东方日升今年单季度净利润分别为3744万元、4284万元和3760万元。虽然利润状况尚可,但上述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并不好看,向日葵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现金流分别为-4659万元和-1.62亿元;超日太阳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现金流为-8.89亿元和-7.15亿元。东方日升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现金流为-3.75亿元和-1.45亿元。
目前光伏价格已经跌破平均生产成本,而行业龙头保利协鑫、尚德等龙头企业均选择逆市扩张。9月28日,尚德电力在江苏无锡总部举行了创立10周年暨600MW晶硅电池制造项目顺利竣工庆典仪式。
保利协鑫和富士康合作在江苏盐城阜宁县建设光伏基地项目,该项目计划投入900亿元,拟建多晶硅产能10万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10GW。保利协鑫主席朱共山透露,保利协鑫和富士康的合作只限于多晶硅这一端,不会插手电池和组件环节。而郭台铭侧重在电池和组件环节。
保利协鑫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目前产能达3万吨。据了解,保利协鑫多晶硅成本可至20多美元,而其他多晶硅企业一般产能规模在1000至3000吨,生产成本低于40美元/公斤的很少。
江西赛维和通威集团是另一种模式,即借当地投资可获配套煤炭资源的政策优势,发展煤、电、多晶硅一体化模式,以降低光伏成本。江西赛维在内蒙古投资100亿元的光伏项目于11月1日开工;通威集团拟在新疆豪掷260亿元打造光伏一体化项目,包括5万吨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3GW太阳能硅片及电池项目。
龙头企业逆市扩张,被业内认为是挤兑小企业出局的举动。由于开工即亏损,江浙许多小光伏企业已停产或减产。
IMS Research光伏资深研究员谢锋透露,虽然行业不景气,但今年以来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却是增加的,这或是大企业逆市扩张的理由。尚德电力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2%。尚德电力预计,第三季度光伏产品出货量较第二季度将增长15%。英利绿色能源二季度光伏组件发货量较一季度增长36.6%。
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龙头企业能否挤掉小企业,现在还不能说,因为许多龙头企业财务状况并不好,也面临融资困难,甚至有破产之说。此外,除了光伏电站环节外,光伏产业链都不赚钱;而建一个10MW的光伏电站要垫资2500万美元,投资二十年才能收回。谁能赢在最后是看各自融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