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美元询价市场上,此前连续九个交易日触及交易区间下限的态势终结了。
昨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3359,较前一日的中间价6.3297小幅下跌62个基点;而在人民币询价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最低跌至6.3673,较当日中间价波动幅度为0.496%,离0.5%的波动下限近在咫尺。
弹性汇率,涨跌是应有之义。纵观人民币中间价一个月来的走势,除了11月中旬有过一段时间相对走低外,从11月28日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又回到了11月初的6.32~6.33左右。而再向前看一下,从8月初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曲线图”清晰地显示,人民币是在“曲折”中不断升值,从6.44左右到现在的6.34。
再往前,就是汇改之初到现在,六年来的趋势就是“升值”。
一位外资银行从事外汇业务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银行间的交易客户可能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过高,所以还是倾向于维持在相对于中间价交易下限(对人民币而言)的区域进行交易。
一位熟悉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权威人士表示,看一看央行有关人民币的汇率政策,人民币的汇率政策本质就是“浮动的”汇率政策,对于市场交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关人民币贬值预期,他认为,人民币是不能也不应该单边升值的,弹性的汇率,就应该是有涨有跌。
涨跌正常
“2000多个日夜人民币都基本处于升值状态,而目前仅是几天在即期交易中出现了人民币触及交易下限的情况。”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微博)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触及交易下限的人民币是我们的外汇交易管理制度形成的,因为这个区间过窄,上下仅千分之五的幅度。谭雅玲认为,六年多,人民币一直单边升值,这样的走势不太正常,值得关注。
当人民币连续六年不断升值的时候,中国的出口企业承受了较大的压力。“我们也关注到了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所以,这几天的交易状态没有什么,人民币如果不再升值也是正常的。”上述权威人士称。
根据央行在“二次汇改”时的提法,增强企业和居民个人用汇及持有外汇资产的便利性、降低兑换成本,被称为外汇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当时推进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没有增加银行办理外汇兑换业务的成本。央行称,与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企业和个人办理兑换业务的成本很低,目前银行柜台办理企业和个人结售汇业务的价格是根据银行间市场实时变动的外汇价格加减一定点差形成的。按现行规定,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的日浮动幅度为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这一规定延续至今。
近期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深化,市场对欧元担心进而是恐慌性的失望,令美元又恢复了强势地位,昨天美元指数重新走强,所以,也推动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前一日走低62点。而交易商持汇意愿增强,这也是造成几日来人民币兑美元在即期市场不断触及交易下限的原因所在。
汇率改革
“汇率改革是迟早的事情。”上述权威人士表示。一直以来,我国的出口企业都在承担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而最新发布的贸易数据也表明,贸易顺差正在进一步地缩窄,而且明年可能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这将进一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对于有关贸易方面的问题,其实央行领导层早就有所提及,而且贸易平衡也是国家政策指向的目标。在今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第二十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指出,今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预计中国全年经常项目顺差对GDP的比值将进一步明显下降。
回顾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所走过的路会发现,在两次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都收窄了汇率浮动区间,在稳定货币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一位央行人士称。而央行的方法将是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由此,人民币的弹性,不是升值,是既可以升,又可以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