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寒意笼罩,许多此前蜂拥而至的企业此刻正在减产或停产的无奈中感受冲动的惩罚,但也有一家企业力图借这一轮洗牌时机崛起,此前在光伏领域名不见经传的中环股份就怀揣这样的梦想。
2011年底,中环股份发布了三类单晶硅新产品,其中包括CFZ高效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公司总经理沈浩平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公司希望凭借CFZ技术进军高效太阳能电池应用领域,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中环股份的董秘安艳清表示,此次发布的CFZ技术目前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顶尖技术,全球范围内掌握这一技术的企业仅中环股份一家。
中环股份逆市发布新产品的举措无疑令人费解。中环股份原本只是一家以半导体材料为主业的公司,2009年才进入光伏领域。为什么这家半导体公司能研发出一流的光伏技术?这一技术是否名符其实,会给光伏行业和中环股份带来哪些影响?
炉子背后的独门技术
号称全球独一无二的CFZ技术到底是一项怎样的技术? 1月5日下午,《投资者报》来到位于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中环股份总部,公司董秘安艳清指着半导体材料生产车间里进行硅料加工的炉子对记者表示,“要了解CFZ技术,先要了解我们的半导体材料,要从这些炉子说起。”
据其介绍,在半导体硅原料的生产环节,一个最重要的工艺是将多晶硅料变成单晶硅棒,这需要经过一道叫做直拉(CZ)或区熔(FZ)的工艺,前者生产出来的产品叫直拉单晶硅,后者叫区熔单晶硅。
两个工艺都要用到炉子,前一技术用的是直拉炉,后一技术用的是区熔炉。但技术上有很大差别,直拉单晶硅技术难度较小,区熔单晶硅技术难度很大。因此,全球会做直拉单晶硅的企业较多,会做区熔单晶硅的企业很少。
目前全世界的区熔单晶硅制造商只有不到20家,其中前5家公司垄断了大约95%的区熔单晶硅市场。根据全球单晶硅行业协会的排名,中环股份的综合实力排名第三,排名全球第一的是德国的瓦克公司,排名全球第二的是日本信越公司。
与那些要么掌握直拉技术要么掌握区熔技术的企业不同,中环股份两种技术都掌握,这正是公司能研发出CFZ技术的根本原因。
对于为什么全球范围内只有中环股份拥有这一技术,安艳清解释称,公司在区熔单晶硅领域的最大对手德国瓦克公司不掌握直拉技术,只会区熔技术。而且它垄断了全球区熔市场的40%至50%,因此会一直专注于区熔单晶硅领域,不会转入直拉领域。
为了求证中环股份这一技术的真实性,《投资者报》采访了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秘书长朱黎辉。据其介绍,目前德国瓦克公司的产量约300吨,日本信越的产量约为200多吨,中环股份公司的产量大约为100吨,在全球位居第三,市场份额约为18%。
朱黎辉还表示,在国内区熔单晶硅市场上,中环股份确实是当之无愧的老大,目前国内大致有6家企业提供区熔单晶硅产品,中环股份的市场占有率约在70%以上。“早年中环的区熔单晶硅主要应用于军工领域,因此很少为外人知晓,甚至许多同行也不知道。”
实际上,中环股份的这项新技术并非刚刚研发出来,而是十年前就有。安艳清介绍,早在1996年公司就开始研发这一技术,2000年就研发出结果,并应用于军工领域的夜视仪。之所以公司此前没有宣传,是因为应用到军工领域的产品需要保密,2000年,中环股份在全球注册了这一专利技术。
中环股份为什么将一项十年前就研发出来的技术选在目前这个时点推出?原因是中环股份想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光伏领域。一个用于制作半导体硅材料的技术如何能应用到光伏行业?
“半路出家”的光伏新兵
中环股份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天津市半导体材料厂, 2007年4月在深圳主板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天津市国资委。
公司早年主要从事半导体分立器件和单晶硅材料的研发和销售,2009年,在国内光伏产业勃兴之时,中环股份也加入了光伏领域,主攻单晶硅材料。公司当年在内蒙古投资设立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从事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材料产业化建设。
这次转型,既是中环股份自2009年以来借助金融危机之后产业转型契机对自身产品的调整与布局,也为公司近两年业绩大幅增长作了结构性铺垫。
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以及重金投入光伏产业,中环股份业绩亏损9000多万元。但2010年由于中环领先和中环光伏两个光伏项目陆续投产,加上全球光伏行业回暖,中环股份业绩大增,全年实现营收13.09 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净利润9753 万元,同比增长207%。
其中,光伏业务贡献不小。内蒙古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实现营收3.3亿元,净利润5962 万元。而公司2010年来自光伏材料的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销售毛利率为33%,盈利状况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从半导体行业进入光伏领域的优势因此得到体现。
2011年上半年,由于公司规模经济效应使利润率显著增加,加上下游需求旺盛,产能快速释放导致销售额大幅增长,公司实现收入14.75 亿元,实现净利1.85 亿元,分别同比大增215%和1114%。
2011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行业迎来低迷期,加上美国对国内光伏进行双反调查,使得国内光伏企业,尤其是多晶硅行业盈利掉头向下,尽管中环股份从事的单晶硅生产受冲击相对较小,但也无法置身事外。2011年三季度单晶硅片价格下跌,因公司硅片收入占比50%以上,硅片收入的大幅下降影响了公司业绩,毛利率有所下滑。
不过,在绝大多数光伏企业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当下,中环股份光伏业务仍在盈利,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3%,净利同比增长337%,并预计2011年全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80%~130%,业绩好于多数光伏同行。
技术优势与资金之困
目前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原本用于半导体硅材料领域的直接区熔技术引入到光伏领域后,到底具有哪些优势?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秘书长朱黎辉对《投资者报》表示,相对于目前半导体普遍应用的直拉单晶硅技术而言,中环股份自主研发的CFZ技术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具有更低的成本,二是产品品质更高,转换率更高。
由于CFZ生产的单晶硅品质更高,转换效率衰减几乎降至为零,因此转换效率可达24%~26%。这是一个接近理论极限值的数据。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外晶体硅电池的最高转化率只有22%,而国内只有17%~19%。
这意味着中环股份CFZ生产的单晶硅提供的转化率将是全球最高。实际情况是否可以达到呢?安艳清表示,目前已有公司客户得出的数据是24%以上,最高数据是25.8%。
CFZ生产的单晶硅另一个好处是成本低,因为可以采用相对等级较低的多晶原料,规模制造成本将大幅下降。据日信证券研究员王立介绍,CFZ采用低品质的多晶硅生产高品质的产品,采购的多晶硅成本较普通多晶硅低5%以上。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院士梁俊吾表示,“CFZ高效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将给整个光伏产业链带来系统性的变革,该产品的优势在于同样的面积,增加光电转化率大约在40%,这样使光伏电池的安装面积、人工费用以及维护等都大幅度减少。”
但新技术要转化为生产能力,需要进入批量生产。安艳清表示,目前已经投入光伏领域,而且已有意向订单,但还谈不上大规模量产。原因不是技术不成熟,也不是担心没有市场,而是应用这一技术的设备非常昂贵。比如一台区熔炉的价格就是两千万元。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也是公司2011年以来谋划再融资的意图所在。
早在2010年5月,中环股份披露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1亿元,投向两个光伏项目,后因光伏市场火爆,公司2011年1月调高定增底价,募资规模增至24亿元,但随着光伏行业进入寒冬,公司股价一路下挫,最终于2011年11月初撤回定增申请。
24亿元定增失败,使得公司对资金的渴求异常迫切。截至2011年三季度,公司流动负债超过30亿元,其中短期借款超过14亿元,但流动资产合计仅26亿元,货币资金不足6亿元,公司对资金的需求可想而知。安艳清直言,“目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指的就是资金。
不过《投资者报》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中环股份还会进行融资,但方式可能会有变化。
一旦资金到位,中环股份自行业谷底崛起的可能性很大。朱黎辉对《投资者报》表示,金融危机是短暂的,能源危机是长期的,行业低迷期过后,还会迎来光伏产业的更大发展,他认为一个周期是一年半,并认为今年四季度可能好转。
安艳清也表示,此轮光伏行业洗牌对公司有利,将使下游太阳能电池需求步入高端,而高品质需求必然向有技术实力的硅材料企业靠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