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不过,碍于地方政府对汽车产业的青睐,就算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加快推进汽车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但传递到各地之后,这种行政命令也变得极为微弱。
据《广州日报》1日的报道,国务院在日前颁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简称《规划》)中再度提出了要提高汽车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并给出了明确指标,要求汽车行业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需要从2010年时的82.2%增加到2015年时的超过90%。作为中央政府对汽车行业集中度“首次”提出的明确指标,有分析人士称不排除将再度发生“并购大戏”。
不过经过前后对比我们便可发现,这一指标其实并不高。“并购大戏”是否会上演此时下定论似乎为时尚早。
统计数显显示,2011年汽车产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分别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长城和江淮,总计产量为1602.39万辆,已经达到国内汽车行业总产量的87%。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4年中,集中度只要再提升3%即可达成《规划》中的目标。而根据这十家企业的市场表现,尤其是前五大集团及旗下合资企业的成长速度(本土汽车品牌市场份额相应在萎缩),根本无需兼并重组就可轻易达成这一目标。
因此,此次《规划》给出“>90%”这一可以量化的指标,只能说是中央政府对行业集中度提升缓慢摆出的一个姿态。至于说是否是给出了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纲领,则只能揣摩和玩味。
我认为,此次《规划》明确了汽车行业集中度的具体指标,相比2009年同样由国务院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关于“通过兼并重组,促成2~3家产销规模超两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以及4~5家产销规模超过百万辆的汽车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然而三年过后,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占到90%的目标依然没能实现,行业兼并重组的推进速度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的指导意见并无多大进步。不过,根据《规划》中一些章节的拟出的指导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的思路较2009年作出了些许调整。
《规划》指出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以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引导兼并重组企业管理创新,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并且要“清理限制跨地区兼并重组的规定,理顺地区间利益分配关系”。最明显的改变是,此次《规划》对鼓励实施兼并重组的第一梯队的集团数量有了“压缩”,是希冀“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而不再是09年版的“2~3家超两百万辆”和“4~5家超百万辆”的规模。
如此一来,如今实力和规模排在前五的五大集团则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在兼并重组方面享受到来自中央的政策便利。
目前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中,也只有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这“五大”达到百万辆规模。其中,上汽在去年成为了国内首个销量达400万辆的汽车集团,销量达到了401万辆;东风则突破了300万辆大关,达305.87万辆;一汽去年销量增幅相对缓慢,同比增长1.7%至260万辆;长安虽未公布去年销售业绩,但鉴于微车下滑幅度较大,有消息称其全年总销量仅维持在200万辆左右的规模,较2010年下滑约15%;北汽销量增幅虽也只有2.7%,但全年销量总算突破了150万辆,为154.2万辆。这样一相加,五大集团2011年的市场集中度约在70%左右。
我个人比较乐观的预计是,“十二五”期间行业内如能出现2~3次较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到2015年很有可能产销量规模排名前八、前六甚至前五大企业的集中度就可达到90%这一合格线,而这样的产业集中度才真正具有战略意义。
有消息称,东风目前正在积极寻求可兼并重组的伙伴,而且潜在对象在年销量50万辆左右。东风的这一举动很可能也会带动一汽、上汽等的兴趣,随着今后两年市场增幅的放缓,可收购和重组的目标相比前两年显然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关键是能否打通视汽车产业为GDP之根本的地方政府的阻力。
昌河事件让长安颜面扫地,不仅说明了兼并重组过程中的难度,这其中所牵涉到的更是地方政府在企业整合过程中所拥有的巨大能量。而这正是国内汽车行业兼并重组难以根据市场形势顺利推进的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此次《规划》强调指出要“清理限制跨地区兼并重组的规定,理顺地区间利益分配关系”正是给类似事件打的预防针,然而效果究竟有多大,只有天知道。
随着市场的继续向前发展,市场发展空间也将随之缩窄,一些欠缺市场活力的企业最终都将被大的集团吞并或依附大的集团以求生存,这是必然趋势。然参照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我国汽车工业最终形成十大、五大或者三大本土汽车集团究竟要花多长时间,5年?10年?抑或更长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