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中国车市大环境比较曲折,从日本大地震的车市余波,到全国范围内车市“拐点论”的兴起,从各种政策刺激的退出,到新法规政策的出台,从众车企高层的频繁“换血”,到各大厂商的轮番“召回”交织在一起上演了中国汽车市场多年来罕见的形势。这一年,是中国汽车行业极不寻常的一年。2011年中国车市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与政策或行业大事件密切相关,历数过去的这一年,会让我们对2011年中国车市作出更客观的评价。
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取消
实施近两年的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2011年1月1日起取消,该优惠政策取消后,以一辆10万元的1.6升排量或以下的乘用车为例,将不得不多缴纳2500元的购置税。201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突破1800万辆的销量,超越美国曾创造的1700万辆的销售纪录,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然而,小排量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取消,以及年底购车热潮导致的消费透支,使得年初的小排量车遭受到了滑铁卢般的境遇,也有人说或许购置税的退出,带来的将是一个真正正常发展的汽车市场。
日本“震动”全球车市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不只是一场自然灾害,它也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的一场灾难。尤其正当日系车企纷纷摩拳擦掌,或准备实行复兴大业、或准备在新兴市场大展拳脚的关头,一场不可控的天灾无异于当头棒喝。不仅丰田、本田和日产等几大日本汽车制造商均在此次大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失,同时影响也波及到了美国和印度等国的汽车市场。而地震创伤还未痊愈,9月的泰国洪灾又令日系车企添新伤。
而在地震两个月后,全球汽车产量下降了30%左右。同时,地震不仅导致了地壳板块的移动和重新排列,也带来了2011年世界汽车产业的重组,历经十几年的产业排名彻底改变,汽车巨头丰田不得不将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拱手相让予通用。
韩系轮胎接连受挫
2011年央视“3.15”晚会上,锦湖轮胎被揭露在轮胎制造过程中存在违规大量添加返炼胶。紧接着锦湖轮胎全球总裁金宗镐、中国区总裁李汉燮发表道歉声明,并进行召回,成为“国内轮胎召回第一案”。紧接着不到3个月里,韩系另一轮胎企业韩泰轮胎又出现质量问题,次日,韩泰轮胎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声明。
然而面对轮胎质量一再出现问题,消费者对于买车安全性能信心也大打折扣,虽然部分商家声称没有对其销量产生影响,但是在整个车市冷淡、倒退的情况下,无疑是给其雪上加霜。
车船税按排气量征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确定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车船税法规定乘用车车船税按排气量分为七档征收,排量不同的车型所要缴纳车船税额度的差别巨大,最高纳税额度将90倍于最低纳税税额。相比老标准,新标准按排量征收的征税结构更加细化,征税范围也更加广泛。据了解,新条例除了明确“乘用车依排气量从小到大递增税额”外,还增加了“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以免征或者减半征收车船税”的新规。
节能补贴标准门槛提高
2011年5月,财政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调整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的通知》。根据新规定,纳入补贴范围的节能汽车门槛提高,百公里平均油耗从6.9升降低至6.3升;推广标准不变,即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继续给予一次性3000元定额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购买者。这一补贴新规于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实行。
自2010年6月启动节能汽车补贴一年多来,节能汽车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新政策或将促进汽车领域的节能减排,但毫无疑问将淘汰一部分节能汽车,新标准一旦执行,将改变1.6升及以下节能汽车的竞争格局,八至九成左右的品牌无法达标。
汽车三包首次听证
对于汽车三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诗可能最适合它。从2004年底征求过一次意见之后,整整过去7年了,它却始终半遮半掩的不肯踏出深闺一步。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专家、厂家和相关机构给出了一堆难题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但是这一切都抵不上老百姓多年以来的退换难啊。车主们只想简单的问一句,汽车是不是商品,商品质量出了问题为啥就不能给个说法。
10月26日,备受关注的“汽车三包”立法听证会在国家质检总局举行。从征求意见到首次听证,虽然跨出一小步用了整整七年,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聊胜于无,毕竟这意味着我们离最终的立法又近了一步。
新能源规划之惑
和汽车三包一样,新能源规划的出台之路也十分坎坷。从2010年6月曝光以来,隔三差五的我们就能听到“将出台”、“即将出炉”的消息,欢呼雀跃之后,又被“出台无望”,“成泡影”的棒子打了回去。就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许多人已经对规划的出台显得淡定而从容了。几次爽约之后,正在审议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已于11月初再次被国务院退回;即便2012年公布,规划也极可能成为“中央财政千亿专项资金方案未通过、五年推广量约束性指标未提及、主流技术路径未明确”的“三未”规划。混动还是电动,充电还是换电,各种路线之争尚不明确。
公务车改革
1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在《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中做出明确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该细则还要求,主管部门要不定期对列入《目录》车型的产品技术指标、配置、价格和服务等开展专项核查。然而有更多专家希望未来我国公车能走向“变购为租”的道路。有专家表示,公车采取租赁形式既可拉动汽车租赁业的发展,又避免因在非公务时间段长期搁置而造成的浪费,有利于资源的集中调配,还为缓解道路拥堵、改善环境做出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