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寒冬期”,面临考验之时,汉能控股却在海南逆势布局。3月29日,汉能控股在海南的第一期25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项目正式投产,在投产仪式现场,南海网记者也见证了海南第一块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问世。
海南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制造基地项目于2010年10月13日签约落户海口综合保税区,当年12月开工建设,一期产能250兆瓦,到目前为止已投资28.5亿元。
与汉能项目在海南开展得热火朝天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快速发展了近10年的中国光伏业遭遇“寒冬”,占中国光伏出口市场近70%的欧洲遭遇债务危机,大幅削减光伏安装补贴;而第二大市场日本,由于遭遇地震,需求减缓。与此同时,美国、印度等国家相继向中国光伏发起“双反”调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延伸至新能源领域,让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对此,参加3月29日投产仪式的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直言不讳。他说,虽然近期光伏产业面临一些阶段性困难,使得国内光伏产业出现了产业“寒冬期”的观点和思路,但“双反”问题有利有弊,弊就是我国的出口出现了困难,特别是对欧洲市场;利,是光伏产业结构要调整,借此打开国内市场。
“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恰恰是薄膜太阳能发展的机会。”李河君认为,中国是光伏生产的大国,却是使用的小国,光伏产业欲打开国内市场,关键在于产品的成本是不是有竞争力,而薄膜恰好在这方面有着无以比拟的优势。
目前,太阳能发电系统有3类电池,包括晶体硅、薄膜和聚光,虽然市场主流产品为晶硅太阳能电池,但是在李河君看来,薄膜太阳能电池很有竞争力,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弱光发电性强,以及真正的环保。
此前市场普遍不看好薄膜太阳能,主要原因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热(电)转化率低(6%-8%),只有多晶硅光伏转化率的一半左右,加上薄膜太阳能电站建设占用的土地较多,也增加了其营运成本。因此,外界对汉能控股大手笔的布局充满质疑。
李河君表示,做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电转化率很重要,但成本也很重要。汉能生产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首先是生产线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这是汉能的最大优势。很多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企业,设备都是进口的,汉能控股的设备是自己制造,拥有产品核心技术。凭借其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汉能控股推动薄膜太阳能电池规模生产。目前,汉能太阳能硅基薄膜生产基地的量产转化率可达到10%。
李河君形容太阳能行业是“高、大、全”,即高科技、大规模、全产业链整合。除了核心技术上的创新,这几年,汉能在全国迅速扩张规模,以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逆势而上,利用规模下降成本。虽然目前在海南的项目一期是250兆瓦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项目,但是这是汉能在全国布局9条生产线中的第7条。“虽然海南一条线下降成本是有限的,但是汉能在全国布局的其他生产线已经达产,规模经济已经出来。”李河君说。
据了解,2011年,在众多企业削减产能、停滞不前之时,汉能在四川双流、广东河源、浙江长兴三个光伏制造基地陆续顺利投产,2012年,除了海南外,汉能在江苏、山东等基地也将陆续投产,逐步走向全球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阳能企业。
未来,汉能在海南的动作也是备受关注。汉能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刘民接受南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0年定下在海南的布局,汉能位于海口综合保税区的一期工程就作为汉能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口基地,第二、第三期项目将采用第二、第三代的薄膜技术,最终建设成为1G瓦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
刘民称,当前海南建设生态岛和汉能的理念不谋而合,下一步汉能计划在海南大规模发电,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相结合的一体化应用等方面做示范,今年将在海南的楼房或集中的小区来做两至三个示范项目,引导太阳能光伏在海南的运用。
此外,“十二五”期间,汉能集团将在海南投资建设100兆瓦太阳能示范电站、清洁能源研发中心和技术培训中心等项目,海南将成为汉能集团在国内又一太阳能产业研发制造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