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澳大利亚多家著名光伏公司被迫停产或破产之后,国内也有不少从事组件生产的光伏公司也已停产。
不少大公司在市场价格大跌后转变了经营模式,且市场供求关系也发生逆转,导致很多小企业无能为力,只能成为光伏行业的旁观者。
低价试探市场
目前,江苏无锡、常州及浙江慈溪等地的中小光伏企业都已经停产。一家位于常州、生产规模在50兆瓦的公司销售员透露,公司已停产了一段时间。另一家在无锡有组件产能的销售部职员也毫不讳言现处于停产的事实。
常州这家企业的销售部职员杨小姐说,公司在常州生产单晶硅及多晶硅等作为原料的各类光伏组件产品,主要出口国外。现在,因为组件价下跌太快,公司不得不停产。
今年一季度,整个市场对光伏的需求并没有完全慢下来,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且良好的销售会延续至5月。但是,市场价并没有迅速回升。去年最高峰时,每瓦组件报价在1.5美元左右,而现在的最新市场价格是0.65到0.7美元/瓦,有的公司甚至抛出了0.6美元/瓦的市场抄底价。
“这类价格让人难以忍受。”常州那家企业的销售部人员说,“这些报低价的,都是大规模的光伏企业。”
假设企业的产能为50兆瓦,其1年销售额约为3000万美元,按照月来计算就要有250万美元左右的销售额,才能支撑下去。
如果其垫付前期原材料采购款、工人工资及厂房租金等之后,还需要有至少上百万美元的费用。而这笔贷款利率在12万美元以上(以6%利率来测算)。而现在的市场价,企业是无法获得正常盈利的,会亏损5%到10%左右。那么该公司的总亏损额在11%到16%。这是很多小公司不能面对的。
国内某上市公司高层向记者解释,“大公司是有一定现金储备的,即便是亏损甩卖,他们的现金持有量仍能保证其公司运转。”该高层说。
销售模式改变
小企业停产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需求跟不上,而是市场价格下跌之后,扭转了供需关系及销售模式。
上海一家光伏公司副总裁向记者介绍,在市场价格低迷时,宁可亏损也有大公司愿意出货,因为他们想保住市场份额。
“假设一些老客户在这时拿不到便宜的货,那么它很快就会找到其他公司拿到所有组件,因为市场供求是绝对充足的。等到行情回暖后,该客户自然会流失。”
在销售模式上,很多大企业已转向了投资电站、或者直接把产品销售给电站。这让一直以来的主流销售模式(组件—分销商—电站)备受影响。
“我们的分销商都没有客户了,你让我们的产品卖给谁呢?”常州那家小企业的销售员苦叹道,“大企业则不同。他们如果是直接参股电站的话,虽然在组件上亏一些,但电站仍可获得盈利。”目前,欧洲光伏电站的利润率约在8%到10%。
前述上海的光伏企业副总裁举例说,假设一个电站投资方有3个项目,其中1个项目邀请了某大型组件企业一起来投资,而另外2个项目显然也会使用同一家组件厂的产品。而后两个项目因为没有了分销商的参与,双方都可以减少相应环节,获得更多的收益。这种模式,是小企业望尘莫及的。
不过,有光伏公司人士向本报表示,“欧洲一部分银行并不愿意放贷给电站,因而电站的前期开发就很有可能遇到资金问题。换个角度看,欧洲地区的电站项目从拿批文、包给施工方建设再到并网,流程也很繁杂,而且各国的电价政策波动也较大,国内公司深度参与之后,是否能够获得预期回报都不确定。”
已将部分业务转向投资和供货给电站的超日太阳(002506),去年就经历了客户拖延货款、欧洲银行放贷不及时、计提增加等一连串的问题,导致业绩变脸,亏损数千万元之多。但现在对小企业来说,虽然不太容易转变经营模式,但何时能恢复生产也是一大心病。有分析认为,现在小企业很有可能不会成为大公司的收购对象,原因是大企业的产能已经很大,而小企业又没有什么技术能吸引大企业的目光。最后,小公司只能依靠市场价格上扬、快速生产并快速销货来维持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