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积累,并于近年来开始暴露和凸显。
一是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的矛盾。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油、气等优质资源尤为缺乏,能源资源对能源供给的支撑能力不足。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能源安全面临较大压力。未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也将长期存在。
二是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成为紧迫任务。
三是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的矛盾。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格局,客观上需要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而我国能源运输能力建设长期滞后,电网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不足,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近年来煤电运持续紧张与此密切相关。未来,我国能源开发重点将进一步西移、北移,对能源配置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总的来看,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既与经济发展阶段、能源资源条件和国际竞争格局有关,也与能源发展方式有关,根本在于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和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方式。未来,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化,我国能源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二、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应坚持以电力为中心
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树立大能源观。所谓大能源观,是指以系统论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放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去分析和研究能源问题。树立大能源观,有助于全面认识能源形势,深刻把握能源规律,更好地厘清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路径和中心环节。
基于大能源观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坚持“五个并举”、突出“一个中心”。“五个并举”,即: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并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利用国内资源与利用国外资源并举、优化能源布局与优化能源输送方式并举、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我认为,这是实现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路径。“一个中心”,是指坚持以电力为中心,把电力平衡作为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撑,把发电作为一次能源转换利用的重要方向,把电网作为能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平台,把提高电气化水平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电力工业科学发展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我国在“七五”计划建议、“九五”计划纲要以及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等纲领性文件中,曾多次提出“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方针。适应当前新的形势,深入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继续坚持这一方针。
把电力作为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由电力特性、资源禀赋和能源发展规律决定的。电能具有清洁高效、使用便捷的特点。所有一次能源都能转换成电能,电能也可以方便地转换成动力、光、热以及电物理、电化学作用,并可以进行远程精密控制。电力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保障能源供应,缓解能源安全压力。电力是最近20年来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满足未来能源需求需要重视电力发展。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实现煤炭的高效洁净利用,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发电。发展电气化交通,实施以电代油,是缓解石油进口压力的现实选择。二是优化能源结构,缓解环境保护压力。水能、风能、核能都需要转换成电力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的规模化利用方式也主要是发电。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左右的目标,未来10年需要新增水电装机1.2亿~1.4亿千瓦,核电装机0.6亿~0.7亿千瓦,风电装机0.8亿~1.2亿千瓦。三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强度下降3.7个百分点。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从国家层面统筹推进电气化,对提高我国能源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四是改善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电力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突出的基础性和公共性,其安全稳定供应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转。解决农村能源贫困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也需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力事业。总之,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电力。抓住电力,就抓住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
三、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是电力工业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以电力为中心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型煤电、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实行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电力保障。
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是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一是实现能源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开发效率。我国用于发电的一次能源资源大多具有规模开发的条件和潜力。未来20年,2/3以上的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将来自大型煤电、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二是优化煤电布局,改变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方式,变输煤为输煤输电并举,缓解能源运输瓶颈和土地环保等压力,更好地保障东中部地区的电力和能源供应。如果不改变发展方式,通过加强铁路、公路建设或许也可以解决电煤运输问题,但由于运输渠道单一、中间环节多等原因,能源供应安全依然无法得到保障。而且,从土地资源和环境条件来看,目前东部地区已经没有大规模建设燃煤机组的空间,未来新增电力需求只能主要依靠区外远距离送电来满足。三是延伸煤炭产区的产业链条,促进西部大开发和边疆地区发展。四是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获得备用共享、水火互济、减少装机、事故救援等电网联网效益,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一特四大”战略的关键是发展特高压电网。特高压是当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最先进的输电技术。我国大型煤电、水电基地向东中部负荷中心的送电距离多在1000~3000公里之间,只有通过特高压才能经济高效地将电力送出。大型核电的发展离不开坚强的特高压电网作支撑。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由于具有间歇性特征,更需要依托特高压电网在更大范围内消纳。发展特高压电网,应坚持交、直流并重,在发展特高压直流的同时,着力构建“三华”(华北、华东和华中)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为大型电源基地电力的送出、消纳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形成搭建平台。从技术上看,也只有形成结构坚强的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才能在特高压直流多端馈入的情况下实现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特高压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相继建成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及其扩建工程、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目前特高压技术已经成熟,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发展特高压电网不仅为大型电源基地开发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提供了网络平台,而且也为分布式能源发展,以及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提供了网架支撑。未来的国家电网将成为坚强与智能并重,适应各种形式能源灵活接入、高效配置的现代化电网。
四、充分发挥大型能源集团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重视发挥大型能源集团的作用。
大型能源集团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实施主体,是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国内外经验均表明,无论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还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能源竞争,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大型能源集团都是重要的主力军。当前,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复杂、发展任务艰巨,更需要重视发挥大型能源集团的作用。
要客观分析大型能源集团的市场地位,更好地支持大型能源集团发展。在我国能源领域,大型能源集团占据市场优势地位。对此问题,要结合能源行业的经营特点、国际能源竞争形势、保持国有资本对能源行业的控制力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对大型能源集团拓展业务范围、整合产业链条、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等,国家应积极予以支持。大型能源集团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放进取,严格自律,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接受各种监督和监管。 |